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令狐冲过年时最想遇到的人
过年了,中国大多数地方很冷。
我说过,没有冷的天,只有冷的人。
王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亲是自然的,想念朋友也是常事。
人生讲究一个缘分。
逢年过节,我总想到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倚天屠龙记》中有一章“东西永隔如参商”,说的是张无忌与小昭。
我基本没喜欢过张无忌。
令狐冲(以下简称“令狐”),大概是金书中最好的朋友人。
百度“朋友人”这个词,居然信息量很小。
但我经常听说这个词,意思是“值得当朋友,够朋友的人”。一般人也都懂。
以前江苏有个官员叫惠浴宇,写过一本回忆录《朋友人》,意思一目了然。
年初,金庸在南京大学演讲时说过,自己创作的人物中,最喜欢令狐。
金庸还说过,自己没有侠客气质,古龙有。
比起金庸,古龙更像令狐。
倪匡说过,古龙不在了,自己的世界坍塌了。
古龙与令狐,都像日本浪人。
赤穗浪士和宫崎滔天那样的。
年岁渐长,对文学作品日益看淡,别说崇拜,喜欢都很难。
历史比文学精彩得多。
就说金书主角,有领袖气质能担当大事的固然极少,就是像胡一刀胡斐父子那样重然诺轻生死有古风的豪侠也是凤毛麟角。
萧峰的豪气,甚至超越了胡家父子,但他形象过于庞大,悲情过于沉重,他的存在与毁灭,更适合青少年瞻仰与膜拜。
人到中年,喜欢令狐的比重大为增加。
先说说令狐的名字。
“令狐”这个姓,看起来像少数民族。小时候读《上下五千年》,特别喜欢忠肝义胆的南霁云,厌恶安禄山部将令狐潮。下意识认为“令狐”是个少数民族姓氏,跟令狐传承剑法的“独孤”类似。
后来才知道,“令狐”是姬姓分支,发源于春秋时期的山西,与魏氏同源,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堪称堂皇正大。
令狐的小迷妹仪琳调侃他的姓,“左边一只小狗,右边一颗西瓜”,是当时这对患难朋友难得的轻松片段。
“冲”这个名字,则有很强的道家气质。这不是冲锋陷阵的意思,而是“冲淡平和”。林冲、冲虚、许渊冲,都是这个意思。
令狐跟向问天闯梅庄时,用过一个化名“风二中”,风是跟风清扬,二中是拆的冲字。
按照现在说法,令狐是个不折不扣的中二青年。
令狐是华山派大弟子。师父岳不群师娘宁中则对他视如己出。
书中交待他是孤儿。金书主角基本都没父母,有也给他弄死,比如郭靖与张无忌。他也没有复仇的使命。所以他才能相对“冲淡”。
在接近而立之年行走江湖之前,令狐是个幸福的人。
师父师娘对他视如己出,小师妹漂亮可爱基本内定为他的人,师弟们尤其是六猴儿陆大有对他言听计从。
跟遭遇灭门前的林平之一样,令狐生活的华山,一派田园牧歌景象。
但他的武林前辈、后来成为他的便宜老丈人的任老怪说了,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波谲云诡的笑傲世界中,令狐表面合群,实际孤独。他的人格,堪称“出淤泥而不染”,他经历了无数次对抗,不但胜出,关键是问心无愧。
华山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但当时经历了大的内讧,实力有限,遭遇日月教与左冷禅的双重压迫。
令狐虽然实力有限,但责任感一直不缺。只不过他的责任感,更多属于“被动”的,随遇而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他的责任感,与他的武功,伴随他的“打怪升级”在提升,从田伯光到嵩山派,从岳不群到东方不败。
尤其是对东方不败一战,虽然是联手,但东方的武功太高,这一战堪称金书最强战斗,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杨过对金轮法王。
令狐经历了很多苦难,主要是被桃谷六仙这几个浑人害到真气错乱,还有岳不群对他的疏远和误会。
岳不群误会他有原因,看到自己的爱徒突然学会了一种高明至极的武功,自然会认为这就是自己求之不得的“辟邪剑法”。但令狐也不得已,答应了风清扬要保守秘密。
这样的矛盾还有很多,师父与师娘、华山派与恒山派、少林武当与嵩山派、东方不败与任老怪,尤其是对任老怪,从一开始的崇拜到后来的厌恶,他自己痛苦就不说了,真正理解他的人也很少,这又是另一层意义上的痛苦。
令狐的性格,使得许多苦痛没有停滞与强化,更使他遇到很多善待他的人,比如师娘、恒山派众人、风清扬,还有不同程度上试图利用他的任我行与方证,也有向问天这种心机深沉到险恶的所谓“大哥”。
我说过,令狐从华山弃徒,成为武林中举足轻重炙手可热的新贵,他有两大核心竞争力,一是独孤九剑,后来的吸星大法与易筋经只是“赠品”,一就是他的人脉,而他的人脉,无论是成为恒山派男性掌门还是日月教“圣姑”的白马王子,都是靠他的性格。
令狐的性格魅力,首先就是魏晋风度式的性情中人,落拓不羁,风趣洒脱,自来熟,这种性格不适合处理与师父小师妹的亲密关系,但行走江湖却无人能及,尤其是得到风清扬与莫大这些人的认可。其次就是重义轻生,先秦游侠式的担当,尤其是对恒山派“三定”的承诺,言必信行必果。
这就是传说中的“看似不靠谱,实际很靠谱”,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包括对岳不群这种不能善始善终的人,令狐也只是把他制服,却没有杀他。金庸安排仪琳杀了岳不群。这也是金庸厚爱令狐,让他的形象更加完美。师父再坏,自己也不能杀他。
令狐的事迹,基本类似信陵君与鲁仲连这种排难解纷的存在,但他做事缺乏主动性与韬略。他的成功,基本上是因为主角光环。
金庸也不堪重负,所以后来安排他归隐,犹如神雕侠侣归隐终南山下活死人墓一样。
从杨过到令狐,金庸更加豁达,所以令狐到了优美的西湖之畔,跟盈盈琴瑟和谐。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一定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金庸“剑及履及”,一样到了西湖,享受富贵闲人的生活。
从这点上讲,金庸可谓实现了理想与生活的“闭环”。
—END—
本文作者:刘根勤
刘根勤,男,江苏兴化人,文史学者,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