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大连山东七日游游泰山

发布时间:2021/7/26 12:43:47   点击数: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znlvye.com/

第六天,早上6点40分,我们从青岛一家酒店出发,经胶州湾跨海大桥,前往泰安。

胶州湾大桥,位于青岛市青兰高速公路上,是一座连接青岛黄岛区、城阳区以及李沧区的跨海大桥,整个大桥全长36.5公里,其中桥梁部分近28公里,是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胶州湾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长跨海大桥,于年6月底通车,把青岛东西两个城区连接起来。

△胶州湾大桥(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的行程就一个,登泰山。杜甫曾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就是泰山。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

泰山为什么是五岳之首?

△五岳真行图

五岳真形图概说

盖闻,乾坤之内,五岳者谓之神。五岳之中,岱岳为其祖,莫不应其造化。生于混沌之初,立自阴阳,镇乎乾坤之位。且五岳者,古经云“分掌世界人间等事”。

东岳泰山图说

东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是成兴公真人得道之处,长白、梁父二山为副。岳神姓岁讳崇,封号“天齐仁圣帝”。岱岳者,主于世界人民官职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贵贱之分、长短之事也。

西岳华山图说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黄庐子真人得道之处。终南、太白二山为副。岳神姓姜讳垒,封号“金天顺圣帝”。西岳者,主世界金银铜铁,兼羽翼飞禽之事也。

南岳衡山图说

南岳衡山图说:南岳衡山,在衡州衡山县,是太处真人得道之处,潜山、霍山为副。岳神姓崇讳覃,封号“司天昭圣帝”。南岳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鱼龙之事也。

北岳恒山图说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长桑公真人得道之处,天涯、崆峒二山为副。岳神姓晨讳咢,封号“安天元圣帝”。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兼四足负荷之类,管此事也。

中岳嵩山图说

中岳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寇谦之真人得道之处。女几、少室二山为副。岳神姓恽讳樊,封号“中天崇圣帝”。中岳者,主世界土地山川谷峪,兼牛羊食稻之种,管此事也。

五岳真形图,各有特点,彼此形象表明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五岳图是表示五岳形状的,东岳泰山形体庞大,如巨人端坐,老态龙钟,肃穆威严,因有“泰山如人坐”之说;西岳华山形体陡峭奇险,壁立如削,因有“华山如壁立”之说,南岳衡山形体如鸟翼,光泽秀美,腾空而飞,因有“衡山如鸟飞”之说;北岳恒山,高峻谷深,飞岭纵横,如猿攀跃,因有“恒山如猿行”之说;中岳嵩山形体如人卧,外观奇伟,内含奥妙,因有“嵩山如人卧”之说。也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代表“五行”演化而来的五个方位和五种物化。东岳图表示“木”,西岳图表示“金”,南岳图表示“火”,北岳图表示“水”,中岳图表示“土”,木、金、火、水、土,大地上“五行”俱全,况且古代“五行”说对五岳观念的产生稳定都起过重要的作用。还有人说,五岳真形图是“四象”和土神的形象表示。东岳图绘的是青龙,西岳图绘的是白虎,南岳图绘的是朱雀,北岳图绘的是玄武(龟蛇),中岳图绘的是庙内住土神。如此等等,众说纷纭。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春秋时改称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7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被称为“五岳之首”,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

△泰山景点示意图

泰山共有四个山门,即岱庙、天外村、桃花峪、天烛峰。

△泰山登山路线图

△泰山登山路线图

通常旅行社跟团会选择天外村这里购票进山。因为这条线路最省力,登山线路分为两段:前段为天外村至半山腰的中天门的盘山公路,路程为14.35公里,景区交通车时间为30分钟左右;后段为中天门至山顶,下景区车后,可以选择步行登山(约2小时)或者乘坐索道(元/位)到南天门(约15分钟)。步行经碧霞祠到达玉皇顶,再下山。

我们在11点30分到达泰安,在一家餐厅午餐后,前往天外村,购买景区环保车票后,我们开始乘坐景区环保车,下午2点从中天门开始登山。

△中天门游客中心

△从中天门开始登山

这条线路登山,梯步比较宽,梯步不高,年龄大一点的游客也可以一步一步攀登。经过增福庙,迎天门,路边可以看到大量的石刻,比如,云路先声、山辉川媚、曲靖通宵、人间天上、若登天然、天下名山第一、逍遥游、天下奇山、雄冠五岳等等,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把这些石刻题记收集整理,就是一本泰山的历史记录了。

△泰山增福宫

△泰山增福宫简介

△泰山石刻

△迎天

△云路先声

题刻“云路先声”,隶书体,在斩云剑北的路东侧石壁上,系清宣统庚戌年()二月,海盐王寀基题书。大字深刻,奇肆俊俏。后有跋文:“宣统庚戌二月,偕乌程章君祖僖、谢君毓洙同登岱巅,伯兄宗基命摩崖题字。海盐王寀基。”大字深刻,奇肆俊俏。这里是登顶途上相对平坦的一段,饱受登山之累的游客,都有歇一阵的要求,但这仅仅是最高境界的先声,无限风光还在险峰。题刻鼓励人们,不要安于现状,一定要继续攀登,才能到达最高境界。王寀基(-),号君择,清代书法家。

△山辉川媚

题刻“山辉川媚”,楷书体,为清光绪癸卯年(),泰安郡守恭曾题书。此题刻字体工整,苍劲有力。这里春光明媚,山川耀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善如登曲靖通宵峻岭

题刻“从善如登”,隶书体,系光绪九年()小阳月,署泰安县事孙符乾敬镌。“从善如登”出自《国语?周语》:“从善如登,从恶是崩。”这是人生的警语!意思是: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它提示我们,人若能够从善,就像登攀高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题刻“从善如登”下方,有两通石刻,记录了游者信息。一为:“光绪十五年,岁己丑上巳,山东督学使者裕德同,黄冈张寅、王肇修,北平贾名甲,瀛洲顾祥、吴淞、刘其伟,桐乡蔡宝玙,登岱顶观日出。”另一为:“大清光绪八年,岁在壬午,冬十一月廿一日,山东督学使者长沙张百熙,偕弟觐同,从弟百斌,同邑龙寿杞来游”。不知那时上山刻石是否要办理什么手续,是否谁都可以刻上“到此一游”!

题刻“曲径通霄”,楷书体,系清道光戊戌年(),禹州马起予题。“霄”字是指云霄,喻泰山高耸云霄。题刻意思是:曲曲折折的山径直入云霄。

在“曲径通霄”的一侧,还有一楷书体题刻:“兖沂曹济道李嘉乐新擢苏臬,时山东河工、江南海防均未蒇事。登岱祷神,为两省生民禳灾,为八旬老母祈寿,嘉乐不敢自求多福,惟名山鉴之。光绪甲申冬敬题。”

题刻“峻岭”,楷书体,系大清光绪丁亥年(),晋阳王启恩书。晋阳王启恩系五代举人之后的当朝举人,任职户部员外郎,并与显赫一时的李鸿章、左宗棠有着亲密关系,结成拜把弟兄,据说慈禧太后还将王启恩认作义子,是晋商中的佼佼者。下方还有王启恩光绪十三年()的题刻“郁确其高”,后有跋文:“光绪岁次丁亥夏四月望日,山右王启恩游鲁恭谒,圣母祠,谨题于石。”“郁确其高”语出孔子《邱陵歌》:“郁确其高,梁甫回连”。题刻意思是:泰山松柏茂密,山石盘环高峻。

△人间天上

题刻“人间天上”,楷书体,系锡山嵇瓒题书,无题刻年代。当你登山途中经过此地,略作休整时,山风扑面而来,云雾擦肩而过,感觉浑身通透,无比舒畅,让人疑惑自己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旁边有诗刻:“苍苍复落日,遥下晚风林。滉漾连溪色,岚光何处深。”有落款:“辛酉四月蒲心畲题。”行书。“蒲心畲”还是“溥心畲”?

△若登天然天下第一名山

题刻“天下名山第一”,楷书体,系清光绪庚子年(),石祖芬题书。石祖芬,苏州人,曾代理泰安府权守,因为工作在泰安故曾多次登泰山,留下不少石刻。斗母宫北的“渐入佳境”石刻以及红门门洞东侧的“经石峪看红叶诗”均为石祖芬的作品。

题刻“若登天然”,楷书体,系明万历己酉年(),河东史学迁题书。题刻意指泰山之高险,攀跻而上,如同登天。史学迁,字惟良,明万历辛卯乡荐,壬辰进士,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人。他在任常熟知县时,爱民如子,廉洁奉公,举贤任能,惩邪除恶,一身正气,留有美名。

题刻“若登天然”的下方,有诗刻:“笑指齐州九点青,漫教治乱问山灵。且将同梦生花笔,来写千秋泰岳铭。登泰山偕翼如民国廿二年夏湘乡张默君并书。”张默君(-),湖南湘乡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妇女运动先驱,中华民国教育家,记者。年夏,张默君与丈夫邵元冲二人同登泰山,饱览泰山壮丽景色,便在泰山云步桥南的盘道东侧,留下了这首诗。

旁边还有题刻:“造化钟神秀”,楷书体,系银夏赵之均题书。“造化钟神秀”出自杜甫《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意为:大自然在这里聚集千种美景。

△江山多娇

据记载,毛泽东于年4月11日曾经“爬泰山、看曲阜”,作为一个诗人,毛泽东登泰山,竟然没有留下任何游记、诗词之类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经四次莅临泰山脚下,然而作为一国领袖,却始终没有踏上被历代帝王尊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一步,并且也没有给泰山留下一个题字。文革命期间的年,人民群众出于对毛泽东的热爱,将他在其它地方的题词“江山多娇”以及《七律长征》诗刻到了泰山上,同时激励游人用长征的精神来攀登泰山。

有人认为,自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来,泰山就是江山统一的象征。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透露,一九二零年四月,他在登泰山的行程中丢了一只鞋子,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而台湾的版图恰恰就如那只丢失的鞋子。“解放台湾,统一中国”始终是毛泽东主席的一个心结。于是就有了毛泽东不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就不登泰山的传说。也有人说,这是毛泽东的政治素养和广阔的胸襟决定了他绝不能象历代封建王朝的君王一样登上泰山封表功绩。毛泽东与泰山,留给人们的只有一个个谜团。

△逍遥游

题刻“逍遥游”,草书体,系泰安市文物局年集毛泽东手迹而成。

经过云步桥,来到五松亭,穿过“五大夫松”石门,路边是望人松,欢迎八方游客。来到朝阳洞,穿过对松山石门,这里的石梯比较陡,游客可以边爬山边休息,从对松亭往上,就是十八盘,是这条路线中最陡峭的部分,穿过龙门,就可以看到升仙坊。

△云步桥

步云桥位于五松亭下,快活三里北首。东西向,单孔石拱桥,长12.2米,宽4.35米,拱高6.1米,跨度11.8米。桥西侧设石勾栏,由伏石、华板、望板等组成,勾栏高1.15米。桥东首为八字形石阶,两侧设斜坡勾栏,勾栏末端和桥首望柱均作顶状。原桥创建无考,原为木桥,名雪花桥。民国年间改为石桥,因谷深林茂,常有云雾萦绕,杨承训题“云步桥”。于年被洪水冲毁,年杨承训得中国旅行社资助重建,由工程司胡升鸿领工建造。

△泰山

△排闼送青天下奇观

排闼送青出自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刻天下奇观旁,刻有“外子解甲之明年,侨寓历城,余携儿辈前来探视。慕泰山名胜,蓄愿往游。登高凭眺,风景绝佳,爰题四字,以志鸿爪云尔。壬申暮春,石韩显斌勒石”。落款处的“石韩显斌”

△雄冠五岳栏环翠秀

“雄冠五岳”石刻。位于五大夫松附近,竖刻楷书。首刻“庚午孟冬”,末署“皖径王崇甲题”。“雄冠五岳天下名,绝顶攀登若步云”近代书法家舒同的《登岱》与其是同工异曲。

“栏环翠秀”石刻。位于“雄冠五岳”石刻附近,竖刻行书。首刻“咸丰丙辰孟夏”,末署“长白升福”。意思是此处环绕着翠景,可享受秀色。

△五松亭

△飞来石

传说当年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他来到云步桥附近,看见这里山清水秀,飞瀑高悬,便立即下令筑帐休息,赏览美景,后人就将这里取名为“御帐坪”。正好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查至此,见到此景非常生气,于是点化一块大石头推下,大石朝宋真宗方向滚来,宋真宗闻声吓得魂飞落魄,趴倒在地。奇怪的是这巨石突然停在了宋真宗面前数丈远处不动了。这时,一位大臣看到皇帝的狼狈相,赶紧圆场,对宋真宗说:“万岁不要惊慌,这是泰山神派来护驾的。”真宗一听,非常高兴,于是赶紧起身叩拜谢恩,这块石头便取名为“护驾石”,又叫“飞来石”。

△五大夫松

飞来石东侧,有一跨道式石坊,上书“五大夫松”。此石坊旧称“诚意门”,又名“小天门”,原石坊已毁,年重建。

飞来石北侧石坊西侧,有一半封闭的院落,院内种有两颗古松,称“五大夫松”。关于五大夫松,有一个始皇帝封禅泰山的真实故事。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年,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前呼后拥,浩浩荡荡,登临泰山封禅。据说,登山的这一天,正值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始皇帝来到半山腰,忽然,天气骤变,一片乌云随风而至,顿时,天昏地暗,风雨雷电一齐袭来。始皇帝措手不及,放眼望去,看见前面有一棵松树,高达数丈,枝叶繁茂,树冠如棚,风雨不透,便急忙躲到树下避雨。不一会儿,风飘云散,雨过天晴,始皇帝因为身在树下,没有遭到风雨侵袭,为了嘉赏松树护驾之功,始皇帝当即封松树为“五大夫”。

△泰山望人松

在五大夫松后面的山坡上有一颗古松,称“望人松”。望人松造型奇特,长枝下垂似鞠躬招手迎客,所以又称“迎客松”,这是泰山最珍贵的古树名木,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

△泰山朝阳洞

望人松西北有一天然石洞,因洞口向南而名“朝阳洞”,旧名“迎阳”,又叫“云阳”。洞深如屋,据说,洞顶壁凝露垂珠,宛若石乳,俨然神宅仙窟,洞的后壁还有线刻元君像。来到洞口,虽然洞口香烟缭绕,但见洞内有一人坐着,手持火把一样的东西,有点阴森森的,未敢进去,只是在洞外看了一眼,洞内供有送子观音菩萨。洞口“朝阳洞”三字为明嘉靖乙未()仲春廿有二日,通奉大夫、山东布政使万安朱衡书。洞上方还有匾额:“泰山老奶奶显灵宫”。洞外宽敞,古松挺秀,东临绝涧。

△对松山

过了朝阳洞,这里盘路两侧古松万株,苍翠蓊郁,层层叠叠,称“万松山”,又名“松海”或“十三层松”。道路两侧山峰对峙,松树东朝西长,西朝东长,所以得名“对松山”。

△万丈碑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来到这里,被这里的山水风光迷住了,高山、奇松、秀水、云梯……,好一幅宏伟的天然山水画卷!乾隆皇帝仔细观赏发现:这幅山水画卷的美中不足就是缺少一枚印章,于是,下令把自己的诗作《咏朝阳洞诗》镌刻在泰山主的峰下面的绝壁上作为印章,以显示皇帝的尊威和自己的才华:“迥峦抱深凹,曦光每独受。所以朝阳名,名山率常有。是处辟云关,坦区得数亩。结构寄幽偏,潇洒开窗牖。历险欣就夷,稍息复进走。即景悟为学,无穷戒株守。”石刻高二十余米,宽约九米,是这里最大的石刻,故名“万丈碑”,又叫“青摩崖碑”。

△泰山

△松云绝壁,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刻“松云绝壁”,行书体,刻于年,系清康熙壬戌年,长白卞三畏题书。卞三畏,字仲华,盖州人,清初著名的文人,书法家,康熙三年癸卯科举人,康熙十年任汾阳知县。对松山一带,盘路两侧都是绝壁,绝壁的缝隙中长满松树,放眼向上望去除了松云就是绝壁!题刻“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楷书体,系明隆庆五年()中秋,山东按察使吴文华书。吴文华(-)明朝官宦,字子彬,又字小江,福建连江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历任两广军务总督、兵部右侍郎、工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吴文华酷爱寿山石,有石数百方,为寿山石收藏第一人。碑文语出《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文革期间,人民群众出于对毛泽东的热爱,将他《沁园春·雪》中的词句镌刻于此。在这巨石的北侧,还有两首刘凤池的诗刻,一首是《登泰山》:“峰峦缥缈入烟霄,三月登临雪未消。万里鸣鸾更旧迹,几朝老树识新条。晴天海气连云洞,莫日薰风到黍苗。土帝欲从问化术,谁增仙嶂作长桥。”另一首为《登封禅台有感》:“大风吹雨落天垂,独上荒台有所思。千载烟云忽聚散,几家钟鼎递兴衰。树当路口排仙仗,苔到春深封古碑。万古英雄柢如此,何劳宇宙角雄雌。”这两首诗均为隶书体,刻于年,有题跋:“嘉靖辛丑季春,关中刘凤池书。”刘凤池,陕西渭南人,明嘉靖进士,年任章丘知县。

△大好山河

题刻“大好山河”,楷书体,系民国三十三年()二月,天津胡宝泉、胡宝林题镌。对松山附近,松、石、白云似乎构成了泰山的全部主题。游人到了这里,所有的注意力已全被松石云所吸引,文人墨客们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形像地点出了这一带风光的特色。

△举足腾云,处士松,独立大夫

在对松山下登山路旁的石壁上,有题刻“举足腾云”,行书体,系清康熙乙酉年()菊月,泰安使者祁国祚题书。“菊月”即九月。举足腾云的意思是形容泰山高耸入云,游人在山上只要一举足就可以迈入云中腾云驾雾,可见山之高,天之近。题刻同时暗含着鼓励游人努力登高的意思。在“举足腾云”的左侧,有题刻“处士松”,楷书体,系明代方元焕所题。方元焕(?-)宇晦叔,别号两江,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天性颖慧,性情孤傲,一生好古文辞,尤擅书法,长于行草,闻名海内外。这里原有一颗古松,独立一松挺立于石壁之上,方元焕将它命名为“处士松”。“处士”是指不屑于做官的人,此处是指此松虽然不在秦始皇所封的五大夫之列,但仍盘屈虬劲,有君子中立不倚之风,用来影射秦始皇所封的五大夫松。在“处士松”的上方,有赞颂此松气节的题刻“独立大夫”,行书体。有题跋:“五大夫松世传蓺自秦赢。今观之,质理脓脆,非古也,或后人树建,以存旧耳。此松不在五大夫中,乃其虬屈苍劲,有君子中立不倚之意,□视五大夫为强,予嘉之。书此以表孤节。”该题刻系明嘉靖壬戌年(),广汉任斋塗泽民题书,济南府同知相郡翟涛立石。该题刻同样是针对“五大夫松”而题,其意思在跋语中表露无遗。遗憾的是“处士松”于万历三十一年被暴风雨冲走,后来曾以柏树代之,如今柏树也枯死了,只留下了树名仍在石上。

△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

“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楷书体,系楚图南题书。楚图南(-),云南文山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书法家。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名誉主席等。在其左侧,有题刻:“山东按察使、永年胡景桂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四月十八日奉命祀岱宗。先一日登顶治斋,斋香供者大挑,知县姚鹏图、候补知县余嘉珍、泰安县知县卤蜀毛溦陪祭。”隶书体,系清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八日,山东按察使胡景桂奉命祀岱宗并题记勒石。

△雄山胜景,杨辛《泰山颂》

题刻“雄山胜景”,下方有落款:“萧华,甲子年冬”。萧华(-),江西兴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任兰州军区政治委员、甘肃省委书记、第六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不远处,有杨辛诗刻《泰山颂》:“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草书体,后有跋语:“余廿六次登岱顶,纵情山水之间,求索天人之际,仰之弥高,探之弥深,感生之有涯,学泰山无涯也。己卯春,杨辛。”二十六次登岱顶,真是不可思议!杨辛(-),重庆市人,当代美学家、书法家、教授。杨辛的《泰山颂》既有感性形象,也有哲学深度。他先后26次登泰山,亲身感受到泰山的雄浑、壮丽,因而意兴飞扬,成就了这首气象宏伟的诗篇。

△王大堉登岱题诗,王鸿登岱题诗

在对松山附近的石壁上,有两首登岱题诗,楷书体。一是王大堉登岱题诗:“虬枝万幹嵌危峰,稷稷清风翠影浓;自是腰间森傲骨,当年不受大夫封。”系清道光己亥年()秋八月,长沙王大堉所题书。另一是王鸿登岱题诗:“梦游天地外,身堕烟霞中。愿举饱腹稿,万古开心胸。”后有落款:“道光己亥仲秋八日,子梅王鸿题。”

泰山

△岱岳雄姿

题刻“岱岳雄姿”,行书,刻于年,有跋:“甲子五月,何海霞”。何海霞(-),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

△松壑云深,天下名山,能成其大,任克溥题诗

这里有一巨石,竖斜的石缝将其分为四大块,每块上均有题刻。最右题刻是“松壑云深”,未见题跋。左上方题刻“天下名山”,楷书体,系清道光己亥年()四月,杨庆琛题书。其左侧是题刻“能成其大”,楷书体,系民国廿一年()秋八月,熊克武题书。最左侧是清康熙三十三年()任克溥的题诗:“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岳首推信壮哉。势接沧溟藏雨露,形连霄汉起风雷。千丛脉秀龙鳞树,万丈骨高虎卧台。策杖重游堪纵目,盘桓懒去问蓬莱。”后有落款:“甲戌暮春东昌任克溥题书”。任克溥(-),字海眉,绰号任帽子,山东聊城人,清朝大臣。清顺治四年()进士,康熙十二年()刑部侍郎。他为官清正,机智多谋,才智过人,题此诗时年已七十五岁。站在对松山的登山道上,峡谷里阵风吹过,令人心旷神怡!

△泰山十八盘

△泰山登山步道

△对松亭

△十八盘

从对松山北开始到南天门,称“十八盘”,是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十八盘全长一公里,垂直高度达四百多米,非常险峻。十八盘共有台阶一千八百余级,远远望去,恰似云梯垂落,银河倒流,被称为“天门云梯”奇观。

在古代,泰山十八盘是指升仙坊以上到南天门的盘道,这段盘道陡峭,攀登十分艰险,古人为了便于游客上山,在这段盘道的两旁分别树立起了十八根铁柱,并且用铁锁链连接起来,便于游人攀扶,因此,真正的十八盘并不是十八段盘道,而是设有十八根铁柱的盘道叫“十八盘”。

到了明清时期,十八盘又延续成为“龙门”以上盘道。民国初年,十八盘继续沿延伸到“开山”,成为现在的“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三段十八盘。

△登泰山

△龙门

龙门石坊,为二柱单门全石结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早圮,年按照原样重建。石坊东为大龙峪,到了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在石坊后方的西侧崖壁上有清道光年间魏祥摹书的“龙门”二字。这个一笔挥就的狂草书体“龙门”,书写者把龙门二字上下结合,一气呵成,洒脱流畅的笔画,别有新意的造型,把龙门自然的环境特点恰到好处的体现出来。魏祥,清代著名建筑工匠,字致和,原籍章丘,后迁至历城。他家贫,未入学,少年即学建筑,刻苦努力,后成一代名匠,嘉庆十四年()承办山西清凉山行宫,因邀赏捐六品秩。山东很多大工程如曲阜孔庙,邹县孟庙以及济南府县学宫、节孝祠、魁星楼、文昌阁、城隍庙、大清桥等,均为他主持修建,被后人称为“清代鲁班”。

△泰山

△泰山

△升仙坊

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十八盘道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之意境,传说登上升仙坊即可成仙,故名“升仙坊”。

继续登山,就到了南天门。站在南天门,俯览叠嶂群峰,真正体会到了诗仙李白登临此处留下的千古绝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舒心快意,也真正感受到了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自豪。

经过未了轩,来到天街,这里就基本上是平路了。来到碧霞寺,继续上山,这一路上石刻较多,登上青帝宫,来到日观峰,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也有一个气象台。

△泰山十八盘

△泰山翔凤岭

在“首出万山”下方有题刻“翔凤岭”,与盘道东侧的“飞龙岩”相对,有题跋:“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监察御史、蜀人刘翱立。”在其右下方有题刻“开詄荡,何险危。仰不愧,履如夷。光绪丙午,柳堂摩题南天门铭。”,刻于光绪三十二年()。詄荡:即詄荡荡,开阔清明的样子;险危:即危险;履如夷:履险如夷。这两句铭文的意思是,登上南天门,往脚下一望,眼前视域真是空旷无际,可上来的路是多么险峻啊;但是我们遇险不惊、临危不惧,这么险恶峻峭的山路都过来了,仰望长天我们心中没有愧疚了。

△泰山十八盘

△看到南天门了

△南天门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泰山的第三道天门,这里海拔米,古称“天门关”。它建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南天门是一座城楼式的建筑,创建于元代初年,由岱庙住持道长张志纯集资创建,红墙点缀,黄色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石砌拱形门洞上方有额题“南天门”,门侧有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未了轩

△未了轩

迈进南天门,正对大门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门前有挂满金锁的香炉。大门上方悬有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写的“未了轩”三个镏金大字,取自杜甫的《望岳》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未了轩在这里还有另一层意思:到此虽然过了最险峻的十八盘,但仍然未登顶,登岱未了,以鼓励大家继续攀登。

△泰顶导览图

△泰山路线图

△泰山

△泰山

△天街

古人认为泰山顶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所以把这条从南天门到碧霞祠平坦的山路称为天街,这里既是人间天上又是天上人间。这座三门四柱三楼式花岗岩冲天牌坊,就是著名的天街坊,牌坊上有武中奇题刻“天街”二字。石坊雕刻四根通天盘龙石柱,八座戗柱石麒麟,造型别致。

△山上有好几家宾馆,可以住在山上看日出

△泰山

△白云亭

在天街南侧的临崖处,有一座四角攒尖顶石亭,石亭北侧石梁上有“白云亭”三字,因亭下方有“白云洞”而得名。游客走累了,可以在此小憩。

△蓬元

这道石坊上写“升中”,是年照原来的升中坊重建的,因为这里是古帝王祭天报告成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升中,背面写“蓬元”,因为泰山是36洞天之一的蓬元洞天。

△泰山邓颖超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

这里是邓颖超在年6月10日登泰山时题的,当时她已经80多岁高龄了,写字也没劲,所以他的这题字又称做“童迹“。

△乔石、李鹏泰山题词

海岱纵目,乔石题。年9月12日,乔石登上了泰山,题“海岱纵目”,时年71岁,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李鹏题词,“保护世界遗产,建设东岳泰山”。

继续登山,就来到了著名的五岳独尊石,在这里留影的游客很多。见过垂留千古的无字碑,大约下午4点多到达山顶---玉皇庙,海拔高度米。

△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有着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双重身份,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路标

△泰山碧霞祠

天街的最东端是碧霞祠,前方那高高石阶上有门洞的建筑,就是碧霞祠的“西神门”。

△泰山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

进西神门就到碧霞祠了。碧霞祠,为二进院落,正殿五间,九脊歇山式顶,瓦垄条,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上面有一排小水兽,因为当时没有灭火器,就利用水兽辟邪。这里有乾隆御笔“赞化东皇”,殿内有雍正亲题“福妥海宁”,两侧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碧霞祠是中国著名的道观之一,供奉的是最受北方民间尊崇的女神——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奶奶”。传说她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每年有逾百万香客。碧霞祠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9),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现存的建筑群均为清代中晚期风格。

△唐摩崖

△泰山

这里石壁上题刻遍布,洋洋大观,人称“大观峰”,又称“唐摩崖”。来到大观峰前,看着这密密麻麻的石刻,真的是惊翻了!这里的历代题刻层层叠叠,几乎没有人数的过来,据说不包括被压盖的就有七、八十处!

这些石刻刻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时亲笔书写的《纪泰山铭》,摩崖碑高13.3米,宽5.7米,全文共有8个字,是唐玄宗东封泰山歌功颂德的记事碑。

唐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文武众臣及邻国友好使者,浩浩荡荡,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封禅活动中,唐玄宗对原有封禅礼仪进行的两项改革,一是将原来两次在山下,一次在山上的祭祀活动,全部改为在山顶上举行。二是把封禅泰山时秘而不宣的“玉牒文”公开宣布,他的理由是:我来泰山的目的是为天下老百姓求福的,没有什么个人隐秘。唐玄宗是一位开明、理智的皇帝,他公开宣称封禅是为“苍生祈福”,这是历代皇帝所不能做到的,也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纪泰山铭》才完好的保存至今。

云峰,乾隆夜宿岱顶诗二首

在岱顶大观峰西侧,有清代康熙皇帝到泰山登览、致祭时留下的摩崖题刻“云峰”,楷书,刻于康熙二十二年()。“云峰”形容泰山的高峻。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长达61年。他曾三次到泰山,两次登临岱顶。第一次巡幸泰山是在康熙二十三年()的九月,经河间、德州、济南抵达泰山。康熙帝对这座历代帝王都来封禅的圣山,仰慕已久,他一路兴致勃勃地缓步攀登,泰山的石路虽险峻不平,但自然风光壮丽,人文古迹璀璨。他在御帐崖观飞瀑直泻,在岱顶抚摩无字碑,真可谓放眼遐荒,胸襟畅爽,于是挥毫赋诗抒怀:“岩岩岱岳高无极,攀步遥登最上头。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振衣凌千仞,骋目苍茫辨神州。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颂留。”诗成后康熙帝对百官说:“朕向来崇尚实政,古人重金泥玉检,徒劳民力,实无意义,故此行只为巡察社会利病,省观民隐,体念黎民疾苦,问俗观风,以资勤求治理,绝不效前人铭功纪德,告成于天也。”听了皇帝的训喻,群臣山呼万岁,盛赞皇帝是至圣至仁的天子,德可比尧舜。康熙帝遂乘兴援笔御题“普照乾坤”四字,并谕于“孔子小天下处”建亭悬额,复书“云峰”二字,令于极顶处勒崖。如今这潇洒雄劲的御书大字仍完好地保存在大观峰上,与天风白云作伴。

在题刻“云峰”的下方,有乾隆所作《夜宿岱顶》诗二首,行书,刻于乾隆十三年()。其一诗为:“攀跻凌岳顶,仆役亦已劳。行宫恰数宇,旧筑山之坳。炯为天为邻,滃然云作巢。依栏俯岱松,凭窗眄齐郊。于焉此休息,意外得所遭。恭诵对月诗,徘徊惜清宵。”其二为:“傍晚云雾收,近宵星斗朗。天籁下笙竽,松花入帷幌。神心相妙达,今古一俯仰。始遇有宿缘,初地惬真赏。清梦不可得,求仙果痴想。”

登泰观海

在《纪泰山铭》东侧的石壁上,有题刻“登泰观海”,楷书体,刻于嘉靖四十一年(),嘉靖进士、御史、四川射洪县高泉人谢东山等题。题刻之上有跋语:“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由明,容光必照。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段话摘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则觉得天下都变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就很难被一般的水所吸引,在圣人门下受过教育的人就很难被一般的言论所打动。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就是必须要看它的起伏的波澜。日月都有光辉,只要有缝隙的地方都可以照到。流水这种东西,它不填满地上的坑坎是不会前进的;君子立志于大道,不积累一定的成果就不能通达。”人要有高的境界,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努力钻研,打牢基础,并通过不间断的积累,才能最终实现自我。

天下大观

壁立万仞,天地同攸

弥高

星辰可摘,五岳之宗,与国同安

呼吸宇宙,尊崇

岩岩,置身霄汉,心,圣水池

大观

青壁丹崖

至哉坤元,蹑云捧日

与国咸宁,体乾润物

名山圣水

△泰山大观峰简介

△聪明正直

在大观峰摩崖的西侧路边,有一突兀直立的岩石,上有题刻“聪明正直”,楷书体,意思为: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人的品质优秀,出自《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据传,历代帝王中登泰山者,乾隆登的最多,他先后11次登临泰山。其中有一回,在碧霞祠东侧的驻陛亭稍事休息后,便沿岱顶的崎岖小路前行,道窄路不平,不小心给绊了一脚,侍从来不及搀扶,眼看龙体就要倒地,可巧,路的西侧有一块石头自然而立,他便及时伸手,一把撑在了石头上,避免了倒地的尴尬,却惊出了一身冷汗,暗自庆幸之时,联想到近日朝中的政治内耗,手下阁老们明里一把火,暗里一把刀,当面笑脸迎,脚下使绊子的恶劣情形,不禁有感而发,对身后众人说:“做人啊,聪明固不可少,但是正直、磊落更为重要,只有坦诚相待、真诚沟通,才能做出聪明的事,才能做个正直的人!”“聪明正直”四字由此而来。据说此石背面还刻有“一拳石”三个字。是乾隆所赐。“此石关键时刻帮了朕一把,一拳撑在石头上,使朕免于筋骨之伤,念其有功,赐名一拳石!”三字刻在了背面,用以昭示后人。另一说法是:乾隆封禅登泰山,不小心被绊到,幸亏路边有这块石头撑住他,才没使他摔倒,而当时旁边的大臣随从都傻站着,没人上前搀扶,乾隆很生气,就对大臣们说:“你们还不如这块石头,聪明正直。”于是,封这块石头为“聪明正直石”。

△青帝宫

△泰山

△泰山

△泰山

△泰山

△孔子小天下处,雄峙天东,果然

题刻“孔子小天下处”,楷书体,有题跋:“大明崇祯岁次丁丑仲秋之吉,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颜继祖,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洪启遵,守济南道山东按察使李时笎,东昌府椎管郭启重立。”这里,相传为孔子当年俯瞰天下之地。题刻出于《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大”才显“小”。所以登上东山,就以鲁国为小,登上泰山就以天下为小了。泰山在孔子心目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孟轲看来,孔子像泰山高于其他群山一样,出类拔萃,没有什么人可以超越他。就像文帝庙中的对联:“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子是圣人之首,千百年来,泰山与孔子已凝成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并成为民族的根基和血脉,让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下去。题刻“雄峙天东”,行书体,系清康熙己卯()年,山东巡抚王国昌题书。题刻“果然”,楷书体。系清康熙甲午()年镌刻。站在这孔子小天下的泰山之巅,鸟瞰附近鳞次栉比的诸峰,更显泰山山体的雄伟、壮大,果然不出所料,有“势压齐鲁”、“雄峙天东”之势!

△日观峰

日观峰位于玉皇顶东南,为泰山的第二高峰,古称介丘岩,这里是泰山观日的最佳处,因此而得名。相传在峰巅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称秦观峰、越观峰。

△泰山

泰山气象站,它是我国为参加第二届国际极年计划而建的泰山测候所,年8月1日首开气象记录。国际极年观测任务结束后,由竺可桢先生选址日观峰扩建为永久高山气象站。年1月1日启用,称“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站”。蔡元培曾为之题写奠基纪念碑以资纪念并寄托希望,现气象台大门内南侧墙上还镶嵌着此碑:“中华民国廿四年六月廿六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日观峰气象台奠基。蔡元培谨记。”

△仰观俯察登高壮观天地间擎天撑日

△五岳独尊石

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米。摩崖高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从年11月起,泰山景区对“五岳独尊”景观石群进行保护整修。泰山是历代帝王、文人墨客的往来胜地,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除了庙宇、塑像之外,山上共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五岳独尊”就是众多古迹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现已成为泰山的标志,并被设计进人民币的背景图案。

△孔登岩海日奇观

此石刻高87厘米、宽60厘米,字径高29厘米、宽35厘米,上款经初步认定为“万历壬寅□四月”(公元年)。

“海日奇观”石刻,长1.5米、宽1.1米左右,系明嘉靖时期吴同春的楷书作品。

△泰山

△无字碑

玉皇庙山门台阶西侧的这座石碑,高约6米,宽约1.2米,通体光滑,碑上不着一字,人们称它“无字碑”。这块“无字碑”,也叫“石阙”,为汉武帝封禅泰山时立的石碑。“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从公元前年之后的二十一年中,先后八次封禅泰山,他在山下植下“汉柏”,在山顶立起“无字碑”。据说是汉武帝认为自己的功德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就立了无字碑,加上上面的碑帽的意思是高上加高。

△无字碑简介

△玉皇庙

泰山玉皇庙古称太清宫、玉帝观,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由山门、玉皇殿、观日亭、望河亭、东西道房组成。

△泰山

△玉皇庙

△泰山极顶

△郭沫若题刻

这是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麓下培楼观,登临时觉奇。危岩森壁垒,盘道上天梯。云雾移合时,雷霆指路迷。我来登极顶,果见众山低。”

△古登封台

据说它就是昔日从无怀氏到周代的七十二代君王在泰山播柴祭天,举行封禅大典的“封祀台”。

△惟天在上

惟天在上,此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泰山岱顶玉皇庙院内。碑高l05厘米,宽60厘米,大字径25×25厘米,系清顺治八年(公元l年)八月,杨义立。楷书体。

△玉皇庙

登顶之后,从另一条路下山,经过孔子庙,穿过“望吴圣迹”石门,下到石门,经过十八盘,原路返回。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子庙

△孔子庙

△望吴圣迹

在天街的东首路北有石坊,额称“望吴圣迹”;坊后是孔子庙,庙后是孔子崖。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与颜子登泰山时,看到吴国都城苏州门外拴着一匹白马,便对颜子说:“你看见吴国城门了吗?”颜子答:“看见了。”孔子又问:“门外有何物啊?”“像是一条白绢。”孔子说:“差矣!”因为孔子知识渊博,登泰山而小天下,所以能站的高看的远,看到了事物的全貌,而颜子只看到局部。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后来便在这里建了“望吴圣迹坊”,年重建。

△从孔子庙直接下山,这条路游客少

△下山

下午5点20分,我到达景区停车场。然后坐车回到天外村景区大门。大约6点30分,回到宾馆,出去晚餐后休息。

与泰山相关成语和系列掌故:

为众人所敬仰的人为什么称为“泰斗”?因为人们认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北斗星在众星中最明;岳父缘何也有“泰山”之称?因为泰山上有丈人峰;而“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则是泰山厚重安稳的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sfz/2230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