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旅游攻略 >> 读许浑诗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秋日行旅图
潼关横在豫陕之间,是从洛阳进入长安的必经的咽喉重镇,历代诗人路径此地写下的诗难以计量,原因是其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在诗人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许浑这首诗或是他早年的作品,因为他是从故乡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第一次到长安去。潼关的形势和景观,显然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引发了他的诗兴。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太和进士,官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自少苦学多病,喜爱林泉。其诗作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古诗名句“山雨欲来风满楼”乃出于他的诗作《咸阳城东楼》。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森的境界。
上句“红叶晚萧萧”,用写景带出人物;下句“长亭酒一瓢”,用叙事透出旅况。用笔干净利落。然后,放开手去大笔描绘四周的景色。
接下中间四句写典型的潼关风物:“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如海遥”。
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向南看,是主峰西岳华山,向北看,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
写这两座山并不显得高明,高明在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写出两座山的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沉静中显出一抹好看的动态。
然后,又看见苍苍树色,随着关城一路远去。关城之外便是黄河,它从背面奔涌而来,就在潼关外头猛地转身,径向那著名的三门峡冲去。
咆哮的河水当然是流入渤海,可以想见,拿河声也一直随着出海的。句中着一个“遥”字,可见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
末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写作者自己还在潼关,但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
作为入京的旅客,这时候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脑子都会盘绕着“帝乡”来打转。
可是,许浑却出人意料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暗示了自己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其实,是否真有平常心,值得存疑。
读唐人的律诗,常常满眼都是写景的句子。这些景句,有的好,有的不好。有的貌似雄壮而实则空泛;有的看似奇峭而实则粗硬;有些却是看似寻常而实饶深意,也有些是看似平直而别具气势。
这首诗的妙处是写活了风景,字里行间显露出动态,开头开得好,收结也优游不迫,显出身份,也展示出作者的修养和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