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看鉴华山论鉴121精选藏品展示
专家估价:6.8万
店主报价:8万、10万
李学伟点评:这幅作品是用小篆书写的,写的是“万物纵横在目前,看他静动任他权;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生莲莲自莲。”看起来是一首描写莲花的古诗。张志渔是著名的竹刻家、篆刻家,很多名家的篆刻和手用的扇子、扇子骨都是出自张志渔先生的名下。他不仅是刻竹高手,而且书、画、印都非常好。这幅字是用小篆,以清代邓石如的篆书入手书写而成。写的流畅、自然,而且篆法标准规矩。经我鉴定,这是一幅张志鱼·篆书立轴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张志渔先生他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在两片竹子上。他是晚清民国以来的竹刻、雕刻扇骨的大家,而且他还创造了一种新的雕法,叫留青金沙地。就是在两片扇骨上,直接把要雕刻的内容用阳文的方法给凸显出来。然后再用这个小的刻刀,一点一点的篆刻出一个一个小尖儿。再用蔺草去打磨,形成这种金沙地,非常的漂亮。
专家估价:75万
店主报价:80万
王敬之点评:这块玉尖的叫圭,圆的叫璧,圭和璧在古代的时候是分开的,称为六器。这两个结合起来,就变成希望,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纹饰上来看,一边是一个乳丁纹,底下是海水江崖,上面是一条盘龙。另一边上面有十二章纹,有太阳(乌鸦),有月亮(玉兔),然后有星辰、有山、有龙、有华虫等各种各样的东西。十二章纹是过去皇帝穿到身上的,表现必须具有的十二种美德。从唐朝开始天子十二章,太子以下就是亲王,是九章。也就是说只要出现了这十二个章纹,就不是一般人用的。
另外,嘉道时期和乾隆时期实则差不了多少年。乾隆到嘉庆就是清中期,在玉器上是这样分的。这件圭璧它表面的包浆和拉丝工的包浆往往有一定的差异。因为拉丝工它加工完了后包浆不太会变化,而这个外面的包浆会随着时间,往往比这个拉丝工里面的包浆显得更加的肥厚,这是一个特点。还有一个,乾隆时期是大量的玉器进贡,到嘉庆皇帝的时候就把它(进贡制度)废除了。所以后来在皇宫里面想找一块很好的大一点的和田玉器,几乎都成为不可能。这件东西按照它的体量应该说不大会是嘉庆以后的东西。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清乾隆·十二章纹圭璧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古代的制玉,它有拉丝工艺。拉丝工艺过去它讲究的是比较平,要慢。既能够起到打孔的这个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这种硬打磨和硬抛光的这种作用。经过我仔细的观察,它孔外的光泽度和孔内的光度略有不同,这个可能是因为有一定年代上的偏差,可能就是后期仿乾隆的,我觉得这件可能就是嘉道时期的。
专家估价:2.5万
店主报价:3万、4.8万
杨实点评:这是一个实用器,可能是闺房里妇女装胭脂粉,也可能是装香料的。按照它的胎色、发色,应该是典型的河南巩县窑的产品。怎么看真假呢,这个也有一些窍门。三彩是低温色釉,加了铅的助溶剂,经过了千年以后里面反铅了,反铅是一个鉴定真伪的依据。现在的仿造技术也能造出返铅来,但现在人们仿制出来就是一片贼亮的光。自然形成的它没有那么贼亮,甚至里头还有一些结晶,这也是鉴定三彩或者低温釉的一个鉴定方法。这个小罐釉的交融,里头一道起筋,底足的修足都是非常到位的。经我鉴定,这是一件唐代·巩县窑三彩小尊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唐三彩被广大的民众所喜爱,它不仅仅是巩县,洛阳也烧,陕西的长安地区也烧,山西地区包括磁州窑口也在烧造唐三彩。可以说唐三彩涵盖了中原以北甚至以西的这些地区,都有唐三彩烧造的窑口和痕迹。
专家估价:5万
店主报价:4万、7万、8万
陈建明点评:在中国古代书画的表现题材当中,有一类专门以古代文人雅士书房当中常见的那些废弃之物,作为主题来表达的一些书画作品。书画界把这一类的表现题材称为八破图,这个“八”并不是说表现的题材当中只有八样东西。“八”只是一个虚数,表示这个内容很丰富。这个“破”字有破家值万贯、岁岁平安的意思。
这种敞口的锡瓶是晚清时期特别流行的,景德镇那种瓷瓶的样子。上面刻有“喜上眉梢”,也确实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题材。背后是两个瓦当,一块汉砖,底下还有四个章子。分别是湖南省章福兴、包用、净点,这种章子是清代锡器当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告诉我们这件东西是湖南省一个叫章福兴的商号生产的,这个材料非常干净,包你使用不会出问题。
此外,瓶子的造型和晚清流行的景德镇的件瓷器如出一辙。上面刻的篆书的文字可以说表现的非常精准,刻画深隽有力,而且书法功底可以看出来是很深厚的。特别是瓶上面除了传统的耳朵上的龙耳以外,这个瓶肚上还有两个铺首,让这对瓶子看上去显得更加的古朴。整个锡质做的非常厚重,包浆皮壳看上去很亮。整个器形也好,工艺也好,都体现出了清代晚期的工艺特征。
经我鉴定,这是一对清晚期·刻喜上眉梢八破图纹饰锡瓶的真品。
观察席意见:锡是一个多音字,第一个音就是大家时常读的锡(xī),一种化学元素。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锡(cì),是一个通假字,在古代是通赏赐的赐。古代劳动人民喜欢用锡器的原因就有这个因素,它是赐福的含义,有着美好的寓意在里面。我们平时去一些古城旅游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门楼上有这样的石匾,会雕刻“赐福”二字。一般不会用这个贝字旁的赐,而就是用这个金字旁的锡。
王敬之点评:这个形制的龙叫做曲身龙,身子是弯的。春秋的时候这个龙嘴几乎是闭住的,到了战国的时候这个嘴就开始张开了,这是一般的情况。到了汉朝这个嘴又像斧头似的,叫做斧头嘴。这件东西我们看它这个嘴是张开的,从造型看应该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
这件玉是龙凤合体,把龙的鬣毛装饰成了一个凤。上面有一些云纹,也有沁色。但是这个沁色没有过渡,这也是这个玉上最大的毛病。我们看这个过渡很模糊,因为玉里面并不是像一块铁板,它往往有松的地方也有紧的地方。松的地方沁的重一点,紧的地方沁的轻一点。这两个地方往往有个过渡,就是一种比较松的沁痕。
另外,我在节目中多次强调,这个加工痕迹是非常要紧的。我们怎么看加工痕迹,它符不符合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那个时候的加工痕迹。过去怎么加工,是打一个孔然后穿一个铁丝,那个铁丝砍了几个小口子。用这个铁丝带动解玉砂拉出来,它出现的痕迹必须是直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找到了横的(痕迹),这就是现代加工,没有清理干净的。
经我鉴定,这是一件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云纹龙凤形玉佩的现代仿品。
观察席意见:玉雕的龙凤题材一直是中国玉器史上,很少的几种贯穿始终的题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玉龙的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战国时期的玉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冥器,陪葬用的,大部分用的都是青灰色的玉,带点那个墨星点。另外一种就是这种随身佩戴的龙形的玉佩,这种玉佩在春秋时期做的还不够精美,因为它是作为组佩里的一个配件。做的工艺简单,个头也小。到了战国时期,单独的龙佩做的就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美了。
下场海选早知道时间:年12月7日8:30-17:30
地点:宁波古玩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联丰中路号)
时间:年12月14日8:30-17:30
地点:成都锦绣工场古玩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草堂东路66号)
时间:年12月21日9:00-17:00
地点:山西国际精品古玩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许坦东街16号)
-
《华山论鉴》如约呈现
每周日晚间21:10陕西卫视首播
每周一午间12:00陕西卫视重播
每周四午间12:00陕西卫视重播
每周一网络版视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