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半阕华山畿,一枕梁祝梦
半阕华山畿,一枕梁祝梦
唐金成散文近作欣赏
如果你是句容的读书人,
该读一下《华山畿》。
如果你心中还藏着爱情,
请读一下《华山畿》。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总能跨越地域,超越时空,千古传诵。在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中,《牛郎织女》凄美浪漫,《天仙配》魂牵梦萦,《白蛇传》惊心动魄,《孟姜女》寸断肝肠,《孔雀东南飞》生死相随。而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是被誉为爱情千古绝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祝故事最早见于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可惜今已失传;后来的历朝历代各类著述及野史记载的版本众多,众说纷纭。到了现代,全国超过10处地方自称是梁祝故里,还发现了梁祝墓地。显然,根据传说故事来反证历史存在,站不住脚。梁祝故事必然是在原型故事的基础上经民间艺人艺术加工,口耳相传,扩散到各地,各地说书艺人添枝加叶,趣闻野史加以收录后大致定型。
那么,梁祝故事的原型在哪里?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这是南朝时流行在长江下游的传统民歌《华山畿》的第一首。《华山畿》共25首,写华山附近有个女子,在哀悼为她殉情而死的恋人时唱的歌。
《华山畿》最早见于《古今乐录》:“《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古今乐录》内的《华山畿》《古今乐录》是南朝陈代沙门智匠所编,共十二卷。原书至北宋犹存,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诗集》等引录文章较多,后来的版本如元代林坤的《诚斋杂记·华山畿》等应是根据《古今乐录》所记载《华山畿》演变而来。
《古今乐录》记载的故事是,南朝宋少帝时,南徐一个读书的年轻人,从华山去云阳。在华山脚下的一个旅店里邂逅一个年约十八九岁女子,一见钟情爱上了她,从此害了相思病,整日郁郁寡欢,茶饭不思,直至卧床不起。母亲问他得病的原因,他把事情经过全都告诉了母亲。母亲为此到华山寻访,找到了那个女子,诉说儿子相思成疾的缘由。女子听后就解下围裙要他母亲暗中放置在他的席子下让他睡在上面,定会病愈。母亲回家后按照女子吩咐做了,没几天果然病好了。有一天他无意中掀起席子,看见了下面的围裙,眼前仿佛出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就发狂似的把围裙抱在胸口,神志恍惚中用嘴撕咬,想把围裙吞到肚子里。男子本就虚弱,急火攻心下已经奄奄一息。断气前,对母亲说:“安葬我时用车子装载我,从华山经过。”母亲顺从了儿子的心愿。等车子到了女子的家门前,拉车的牛停下不肯走了,无论怎样鞭打拍打,牛总是不肯动。女子走出门,平静的说道:“稍等一下”。然后进门打扮沐浴,一会儿又出来了,哭着唱道:“华山畿啊,你既已为我而死,我独自活着为谁呢?如果你听得到,棺木就为我打开吧!”唱到此处,棺木应声而开,女子跳入棺木中,棺木合上。任凭女子家里人怎样敲打,棺木再也打不开了。于是两家人将二人合葬在华山,合葬的墓称之为“神女冢”。
《古今乐录》里面的记述短短数百字,却显得处处藏着玄机。六朝时期士子们已经外出读书,文人雅士喜欢到处游学,更是常常约到一起雅集,那么,《华山畿》里的南徐士子,和华山有什么关系?从死后从华山女子家门口经过,最后和女子合葬在华山来看,南徐士子的籍贯应在华山,只不过自小随其在南徐当小吏或做生意的父母一起生活,故称“南徐一士子”。不然很难解释临死前嘱咐母亲“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亲还答应了。在那个时代,一个成年男子去世,不归葬祖籍坟山还能去哪里安葬?
我们来看看《华山畿》里面的几个地名:南徐,华山,云阳。南徐在南朝时期指的是现在的镇江,云阳就是现在的丹阳;那么,《华山畿》里面的华山指哪里?
畿,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南朝宋的都城是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国都附近只有一个华山,就是现在句容北乡的华山,后因纪念梁代宝志和尚改名宝华山。
宝华山全图我的脑海里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南徐士子在都城建康一家学馆读书,经常经华山回南徐探望父母和去其他地方和文朋诗友们搞文学沙龙;某一日从建康出发到云阳去,经过华山时因故不得不找一家旅店留宿,在一家以前没有住过的旅店里看到了一个女子,就那么一眼,“悦之无因”,爱上了不需要任何理由!他们相爱了,爱得神魂颠倒,爱得地动山摇,爱得死去活来。但是,相守苦短,分别之际,两人心心相通却又默默无言,唯有泪千行。他们在一起度过怎样的时光,分别时心里有过怎样的誓言,我不知道,这里省略几万字吧。
《华山畿》共25首。开篇的第一首实为故事的结局,也是故事的高潮;从第二首开始,按照情感的发展逐步推进展开,把一个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苦描写的无以复加。
第四首:“开门枕水渚,三刀治一鱼,历乱伤杀汝。”古时华山北即是长江边湿地,住在华山脚下当然是“开门枕水渚”。女子每天出门淘米洗菜,心中在默默地唱着:“郎君啊,我每天一打开门,看到的是江水和远处的小岛,你勤奋读书谋求官职,而我却见不到你!”可以看出,开头的几首诗,感情还是克制的。
第十一首:“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津,渡口;指的是华山脚下江边渡口;大意是:“我常常在渡口边,希望能看到你乘舟而来,心里有多少话要说,就像牛郎织女,离别后我留下的泪水银河都装不下!”
第十九首:“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很清楚,两人在华山的一家旅店相识后私定终身,男子离开后,女子每日到江边渡口,期盼有一艘从南徐西津渡驶来的客船靠近码头,下船的人群中有她的心上人。然而,每一天,眼前,水滔滔,江流天地外,孤帆远影,望眼欲穿;身后,山色有无中,独自回房,泪流满面。此时的女子,感情像滚滚长江,一发不可收拾,故事开始走向高潮。
第二十二首:“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此时的女子,泪早已流干,已经不再声嘶力竭,不再彻夜难眠,她知道此生相会郎君的希望已越发渺茫。一日,看着华山上爬满了藤萝的郁郁苍松,山岭上流动的白云,她默默地祷告,其中有一片白云是他郎君,不求长相厮守,但愿能时时相见,哪怕远在云端也好!希望从现实转移到天上,爱情早已升华。
《华山畿》整整25首,从开篇到结束,都是写女子的思念,见不到情人内心发出的呐喊;瑰丽的想象、夸张和比喻达到了爱情诗歌的顶峰。我们无法想象当时邂逅的种种美好,以及相处的美好时光,正如纳兰性德所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今天,我们把《华山畿》且丢一边,把《梁祝》暂时忘却,或许感觉轻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早已远去,但新的枷锁更加沉重。车子、房子、票子、位子、甚至户口,太现实,对很多人来说,爱情反而成为奢侈品,孤独的时候偶尔想起,内心更加孤独,两鬓斑白的时候忆起少年往事,一声叹息。
今天,我们难再有“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急切期盼;语音通话、视频聊天轻松快捷;我们难再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心心相通;相隔千里,飞机高铁半日即可见面;我们难再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执着迷恋,金钱时代,讲的是道一声尊重后各奔前程。或许,爱情也与时俱进?
让我们再读一遍《华山畿》,把手机调到静音且丢一遍,默默地的读,当那包含深情浸润血泪的文字映入眼帘,一千五百年前的爱情传奇仿佛历历在目,就像把自己久违的爱情记忆翻了出来,看完小心翼翼的再放回去,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爱从未离开,只是布满了灰尘,隐去太久,藏得太深。
半阕华山畿,一枕梁祝梦。正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华山畿》孕育了瑰丽浪漫、化蝶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震颤心弦的爱情故事,早已跨越了时空和地域,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瑰宝。
如今夜的夜深人静,让《华山畿》带我走进千年的爱情,让眼眶再次湿润;明日出发,于秋风萧瑟中去一趟宝华山北的江边,去看那早已不在的渡口;更期盼在那春暖花开的时节,看宝华山遍野黄花,在耳边响起的时而欢快悠扬、时而急促惆怅的《梁祝》音乐声中,眼前有彩蝶翩飞。
附《华山畿》25首: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闻欢大养蚕,定得几许丝。所得何足言,奈何黑瘦为?
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
开门枕水渚,三刀治一鱼,历乱伤杀汝。
未敢便相许,夜闻侬家论,不持侬与汝。
懊恼不堪止,上床解要绳,自经屏风里。
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沈被流去。
将懊恼,石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
别后常相思,顿书千丈阙,题碑无罢时。
奈何许,所欢不在间,娇笑向谁绪。
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著处多遇罗,的的往年少,艳情何能多。
无故相然我,路绝行人断,夜夜故望汝。
一坐复一起,黄昏人定后,许时不来已。
摩可侬,巷巷相罗截,终当不置汝。
不能久长离,中夜忆欢时,抱被空中啼。
腹中如汤灌,肝肠寸寸断,教侬底聊赖。
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郎情难可道,欢行豆挟心,见荻多欲绕。
松上萝,愿君如行云,时时见经过。
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腹中如乱丝,愦愦适得去,愁毒已复来。
年11月20日夜初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