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一口气读懂中国画ldquo术语rd

发布时间:2021/7/26 12:43:48   点击数:
治白癜风最佳医院选择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75.html
这两个字,在品古书画时一定会用上。在书、画上的款识,也称“题款”或“款题”,指在书画作品正文之外所题写的文字、印章、甚至是花押,例如宋徽宗的“天下一人”花押。文字内容则通常为姓名、时间、地点。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叫“题”,后面的文字叫“跋”。若是书画家本人所题,称为本人题跋,他人所作,称为他人题跋。同时还分为作者同时代人题跋,或者后人题跋。后人题跋往往是一些考证的内容,当然也有纯观赏性的。黄庭坚跋苏轼《黄州寒食帖》题跋有藏款与露款之分。一是横式,根据中国民族习惯一般是自右向左题,字数可多可少,但每行字不宜过多,以保持横的形式。二是竖式,书写的行数不宜过多,以保持竖的形式。三是高低参差不齐的自然式。以上讲的横竖两式,均应齐头,字尾可参差错落,俗称“齐头不齐尾”。而自然式则可自由错落,比较自如。墨色五分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指通过不同比例的水和墨的调和,出现不一样的灰和黑色变化,是多层次的浓淡干湿。“五色”是哪五色?说法不一,大多是说:焦、浓、重、淡、清;也有的认为应该说成: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上指的就是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理解起来不用太机械,不要认为墨和水只能调出五种变化,其实变化应该更多。?代表作如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三远“三远”是在欣赏山水画时,几乎逃不掉的一个词。北宋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中,记载其父郭熙说的三远:高远、平远、深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仰视;平远也就是现在说的平视;深远也就是现在说的俯视,再加上眺望。七观法山水画技法名。分为:步步看;面面观;以大观小(推远看);以小观大(拉近看);专一看;取移视;合“六远”。位置中国画术语。所谓“经营位置”,即指绘画构图布局中要配置适宜,匠心独运。清代王昱《东庄论画》谓:“作画先定位置。何谓位置?阴阳、向背、纵横、起伏、开合、锁结、回抱、勾托、过接、映带,须跌宕欹侧,舒卷自如。”留白?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指的是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有的是为了表现冰雪、月亮等事物;有的是为了为观众留有想像的空间。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画分十门—中国画的分科,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十三科—中国画的分科,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文人画

苏轼《枯木竹石图》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道释画北宋佚名日本清凉寺藏道释画常被误会成道教的画,但其实它是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其中不仅包含人,还包含高僧大德、神和鬼怪。顾恺之、展子虔、吴道子、金农、张大千都是道释题材的绘画高手。道释画的代表作是清中期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鬼趣图粉本》。仕女画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代摹本,绢本设色,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有的也可以写作“士女画”。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再到现在,概念已经拓宽到指一切以女性为主题的国画作品。青绿山水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主要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所以说,青绿山水出现得比水墨山水更早。金碧山水习惯上我们把用泥金、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颜料的山水画,称为“金碧山水”。而金碧山水是青绿山水中最辉煌的一种。存世最早的山水画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是青绿山水,更是金碧山水。近现代还有大家熟悉的张大千的《华山云海图》。界画

五代卫贤《闸口盘车图》局部

?界画在明清近现代宫廷作品中常见到,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的绘画。界画即“界划”,指用界笔直尺划线的绘画方法。界画中的建筑,线条可以笔直,非常有规律。工笔画工笔是中国画欣赏中,出现率非常高的知识类名词。工笔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你可以   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通景屏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镜片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册页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横披横披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手卷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前有“引首”,中为“画心”。紧连画心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书画同源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迁想妙得中国画术语。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与西晋陆机《文赋》中所谓“浮藻联翩”含意相若。但“迁想”比之“联想”更广泛,更有目的性,画家的“想象力”出于“迁想”,也是画家“神思”的基础。故历来论中国画学的“气韵生动”,赖“迁想妙得”有以致之。意到笔不到中国画术语。指画贵含蓄,笔虽未到,却能在意境中得之。唐代张彦远论吴道子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北宋苏轼跋赵云子画:”笔略到而意已俱。”清代恽寿平说:“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已。”意与笔的关系即虚与实的关系,用笔实处见虚,虚处见实,乃臻“通体皆灵”之妙。谨毛失貌国画术语。意谓作画不能细逐微毛,若然,便会使画面的大貌(整体)有失。清代王昱说:“画失大貌为大失,失细节为小失,小失易改,大失难救,画者不宜不慎。”形似与“神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艺术作品的外在特征。清代邹一桂说:“未有形不似反得其神者。”故“形似”为绘画的始基。但于形似中求神采,仍为艺术造形之终极。神似与“形似”对称,中国画术语。指主客观相统一,由事物的表象到意象的深化。即“神者形之用,形者神之质”。“形神兼备”是绘画艺术的定论。不似之似中国画术语。指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有所概括、取舍、调节,以求收到比生活更高的艺术效果。黄宾虹说:“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傅抱石曾列作画程序:不似(入手)——似(经过)——不似(最后)。(《中国绘画理论》)

更多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223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