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神话传说 >> 水浒传第一个出场的神秘英雄王进,武功
王进是《水浒传》头一个神秘人物,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自从在史家村教了史进十八般武艺之后,便前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而去。史进大闹史家村之后,因为不愿意落草少华山,便夜走华阴县,去寻找师父王进。
然而,史进却走错了路,来到了渭州小种经略相公的治所。火烧瓦罐寺,与鲁智深分别,史进便没有继续寻找王进,而是返回少华山接着做草寇了。自此之后,书中便再没有王进的信息。
那么,王进去哪儿了呢?这位神秘人物的武功到底如何,他打得赢同在关西的鲁智深吗?
王进的武艺不亚于林冲书中交代,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主管八十万禁军。上任头一天,高俅便按照花名册点卯。高俅因为头天到职,不认识属下,便按惯例让让部下一一递交手本,接受参拜,算是大家认识了。高俅按照手本,逐一点名。点过之后,却发现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
施耐庵写得很清楚,王进的职务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高俅见王进不到岗,也不管他已经在半个月前休了病假,便派人去王进家中捉人。按说,军正司已经将王进请假条呈给了高俅,王进点卯不应事出有因,应另当别论。然而,王进的父亲王升曾经将圆社的高二一顿痛打,将息了三四个月才起得床。听到王进这个名字,高俅立即想到了王升,便蓄意徇私报复。
王进被带到殿帅府后,高俅问道:“你那厮便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王进应道,小人便是。
从高俅的嘴里可知,王升级别比王进高,是八十万禁军都军教头。也就是说,王升是教头的总管。
那么,林冲又是哪一级的教头呢?书中也写得很详细,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样,《水浒传》中的禁军教头至少可分为三个等级:都军教头、教头、枪棒教头。这好比现在的运动队,有总教练、主教练、专项教练等等。梁山泊另一出身禁军的教头徐宁,级别跟林冲一样,是金枪班教练,专门负责教练钩镰枪的,属于单科教练。
教头级别的高低,虽然并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武艺,但武艺一定是一个最主要的参考指标。以此观之,王进的武功至少不会低于林冲。
王进是“帝王之师”难道王进教过宋哲宗或者宋徽宗武艺?没有,王进在书中只有一个有名有姓的徒弟,就是九纹龙史进。
高俅要报复王进,王教头回家跟母亲商量,悄悄的离开京城,前往延安老种经略相公府,去投奔父亲的旧识好友。途经史家村时,为报答史太公收留和给母亲治病之恩,以半年时间,教会了史进十八般武艺。
那么,史进又是什么来头呢?施耐庵把这个好汉的绰号叫做“九纹龙”,因他身上绣着九天青龙,故而得名。但是,史进刺龙纹身的原因却很蹊跷。史太公说,因为史进只爱枪棒武艺,气死了母亲,没办法,便请人在他身上刺了九条龙。这个理由很牵强,爱刺枪棒竟然可以气死人,爱刺枪棒便要在身上文九条龙。梁山好汉除了宋清而外,人人都爱刺枪弄棒,不务正业,但纹身的却没有几个人。原来,史进的绰号大有隐喻。
金圣叹说,“史之为言史也,固也。……史进之为言进于史,固也。”以此观点深究一下,“九纹龙”就是隐喻北宋九代皇帝。所以,金圣叹如此解读王进:“必如王进,然后可教而进之于王道。”
金圣叹所评,大有道理,然而,却是不得要领。
王升、王进实际上隐喻宋徽宗的成长经历。宋徽宗从最初被封为宁国公,哲宗即位后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封端王。也就是说,宋徽宗由郡王“升”为亲王,是为“王升”。哲宗无子,端王以第三顺位继承人的身份做了皇帝,由“王”到“皇帝”就不是“升”而是“进”了。
金圣叹继续说:“然则彼一百八人也者,固王道之所必诛也。”谁“诛”了一百零八人?宋徽宗是也。当然,金圣叹不承认梁山好汉投降招安这件事,便认为一百零八人都被斩杀了(卢俊义恶梦所示)。《宋史》中讲得明白,宋江是被朝廷招降了,这样,一百零八人也因为王进而“进之于王道”。
施耐庵在王进、史进身上赋予了如此多的信息密码,证明王进非常的不平凡,“神龙见首不见尾”名副其实。既然如此,王进的武功也应当高超得有点神奇,帝王之师,理当如此。
王进打得赢鲁智深吗?这个不太好比较,但是,应当有理由认定,王进不亚于林冲。鲁智深的武艺与林冲相差不大,这两人先后跟呼延灼有过一战,都是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所以,即便不参考其他因素,王进跟鲁智深打,至少应当是平手。
鲁智深曾经与王进的徒弟史进有过一次武功比较,这是在火烧瓦罐寺这回书中所讲的事情。
火烧瓦罐寺之前,史进与鲁智深在赤松林有过一次交手,两个斗了四五回合,史进认出了鲁智深,便跳出圈子不斗了。这场比试不能作为鲁智深、史进武功高低的衡量依据,当时,鲁智深处于饥饿状态,两人打斗回合也不多,根本就没有分出输赢来。不过,鲁智深吃饱后,与史进杀回瓦罐寺,各自与邱小乙、崔道成之战,似乎可以看出些端倪来。
鲁智深的对手是崔道成,两人斗到深处,鲁智深得便处喝一声:“着!”只一禅杖,把生铁佛打下桥去。花和尚先得手,邱小乙便无心恋战,卖个破绽就要走。史进喝道:“那里去?”赶上望后心一朴刀,扑地一声响,道人倒在一边。
崔道成与邱小乙的武功到底谁高,也很难判断。但毕竟是鲁智深先胜,客观上帮助史进杀了邱小乙。这样看来,鲁智深的武功要强于王进的徒弟。
但是,史进只跟王进学了半年武功,但却学会了十八般武艺,以此足可见王进对于武功的深刻领会和高超的教学能力。遗憾的是,史进学习时间太短,又没花多少时间练功就投入到江湖纷争之中。即便如此,史进的武功也是非常不错的,能进入梁山八骠骑行列,凭的是实力。鲁智深只能是强于史进,最多不超过一个档次,而史进距王进的武功差距则要更大,绝对不止一个档次。
而且,王进是教头,在禁军中要高于林冲,是从教头这个位置上升上去的。所以,王进的武功应当稍强于林冲,甚至,可以在史文恭之上。施耐庵写《水浒传》,不会把一个为金国人卖命的人写作武功第一,必定还有高人在他之上,这个人,有可能就是王进。否则,施耐庵就不会选择王进作为第一个会武功的正面人物出场,更不会在他身上赋予如此多的信息。
以此论之,王进的武功当高于鲁智深,有战胜花和尚的实力。
王进必定还会有故事这么一个重要人物,施耐庵绝对不会就此不管了,在七十回后,必定还会有故事。为何?
施耐庵在前七十回埋伏了很多伏笔,梁山好汉最终是要去“替天行道”的。《水浒传》以史料为依据,是贯穿全书的大线索,不可能写到聚义就没了下文,不然,那么多伏笔又怎么收束呢?
王进、史进、鲁达的故事中,集中写到了两个重要历史人物: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也就是老种、小种经略相公。这两个人后来都在征辽和抗金战斗中有英勇表现,种师中与金兵战于榆次杀熊岭,兵败殉国。假若《水浒传》不被腰斩,施耐庵也不会把种氏兄弟写丢了,这不符合文本逻辑和故事架构。
腰斩《水浒传》的元凶不是金圣叹,而是万历年间所刊的容与堂本。腰斩施耐庵原著,以《征四寇》续书,完全颠倒了历史,篡改了施耐庵的创作意图,可谓摧毁了原著的架构和主题思想。宋徽宗明明就是施耐庵抨击的对象,因为他而使得高俅祸害忠良,才引出了王进、史进,以及梁山聚义。而且,与金国人夹攻辽国,是北宋靖康之乱的直接导因,续书竟然完全反转,以征辽大获全胜而颂扬宋徽宗这个亡国祸民的皇帝,其用意比《荡寇志》还要险恶。
为什么万历年间要腰斩《水浒传》?最明白的原因,就是施耐庵以洪太尉、朱武暗讽明太祖朱洪武,《水浒传》因此被禁了一百多年。续书为躲过查禁,为皇帝涂脂抹粉,因而反转了《水浒传》。
既然如此,王进这个人物势必将与种氏兄弟一道,到边关杀敌。王进与母亲商量去投老种经略相公时就曾讲过:“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当时,延安府正处在与西夏对敌的前线边境,《水浒传》提到很多好汉都要去边境搏杀功名,与王进一样,都是要“保境安民”的。
《三朝北盟会编》就曾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随种师中伐辽抗金的事迹。所以,施耐庵便在杨志卖刀前伏笔:“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杨志最终还是实现了这个志向,充当种师中敢死队先锋官,立下抗金战功。这就是种氏兄弟在《水浒传》中的价值。
按照这些线索,很多梁山好汉都将战斗在种氏兄弟的队伍中,完成施耐庵预设的“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人生目标。
假如是这样,王进就一定会出场,而且是武功绝高的战将。假如原版《水浒传》得以全部流传,王进武功到底有多强,也就无需更多的猜测与讨论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