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骑行中国漫步秦岭南坡,来巡检镇感受禹

发布时间:2023/3/28 14:30:41   点击数: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33175

巡检镇,是昨晚的落脚点。赶到时,天色已晚,爬了大半天的坡,乏累之极,倒头便睡了。清早醒来后,才有机会仔细地看上一眼。

▲美,种类繁多。或清秀,或妖冶,都可算是。可眼前所呈现出的这种美,又该如何去定义它呢?说它艳丽?山水婀娜,倒也是;说它壮美?群峰竞秀,倒也是。可又总觉得不对。思想了半天,最后觉得还是如此武断地来定义它,本身就是对它的不负责任。这样一幅山水画卷,又怎好将它的美好以一种形态来约束呢?

▲昨晚,就栖息于这个“己”字之下,早上起来才发现与这个仓颉先生的伟大发明只不过十步之遥。难怪梦里香飘,难怪梦里有红袖盈案……

▲禹平川景区,全称为禹平川秦岭原乡旅游景区。早起时,立在桥头,突然发现了它的美,禁不住开始悄悄向网络打探它的根底。浏览过官方的介绍后方才知晓,原来这个景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这条线,足有几十公里长。换言之,其实昨天从偏离了国道后,便已算是进入了景区了。想想倒也怪不得我,沿途也确是没有什么特别打造的景致,偶有看起来似是经过装扮,但也被理解成了是山乡居民的日常打理。

▲这,许就是禹平川的魅力所在吧?其实也没有必要精心地去雕饰什么,仅需几幢稍具古意的房屋,便可在山水之间筑起雅韵,一座小桥,也就升格了山水间的灵气。

▲禹平川对于水的应用,是奇妙的。山、水、桥、亭,并不密致。错落间,直向下游排去。近有风楼揽山月,远有雾亭伴渔歌。

▲沿着河边走去,山里人原汁原味地向路人呈现着他们的生活。沿街,很多人家都是小作坊。他们各自在自家门前摆了桌子,整齐地摆好各样容器,盛满或香甜的蜂蜜,或酸爽的米醋,等着行人来挑选。也有些摊子,更加原始,售卖的货品压根儿不需加工——刚从地里采收的葡萄、苹果、草莓……伸手触摸,还有土地的温湿度;闻一闻,还带着露珠的味道。

▲靠近老君山,商业气息浓了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与其他景区类同,除应有的酒肆、客栈、农家乐之外,最多的还是卖珠宝文玩的。只是,店铺里都没什么顾客。大街上也少见行人,这让一辆驮满家当的自行车显得很是扎眼。

▲木雕师傅手艺精湛,眼见着他三下五除二将一桩老树根肢解。这里掏弄一下,那边劈斩几下,很快就让我大致辨别出这将来会成为什么玩意儿。过程中,他连草稿都不看一眼。

▲老君山的山门,远远看去,很有一种让人想立马横刀、攻城拔寨的冲动。

▲看了看介绍,是一座以道教始祖老子的相关传说故事为主题的道教名山,山上各种景致,也均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

山门前向上望去,山间多有廊台亭阁,尤以最山顶处,看起来规模更大些。据工作人员称,这样的天气条件下,站在老君山山顶,可以看得到华山景致。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果断在一家小店准备了一些行军粮,并在店里存了车子,且试一下在远离华山的地方再看华山,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

▲空旷的广场,高大的门楼,游人却不很多。想想仅相当于洛阳老君山一半的票价,倒也不贵,却不知为什么没人光顾。

▲老子雕像,立在一座刻有“道法自然”的高台之上。老子一指问天,似乎在告诉大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理。

▲入了山,便是各式的栈道,时而穿过林间,时而盘于崖上,有几分趣味。不时晃出几处小景,不必细看,也都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修建的。比如这只葫芦,显然是要告诉人们这是老君装丹药的玩意儿,却不知为何又与财宝扯上了关系。那个大元宝和下边钱币上的“招财进宝”几个字,实在是多余。

▲老君洞。洞口处小坐一下,很好,清凉得很,只是不敢久坐,怕习惯了这阴凉后,便耐受不了山间的闷热了。

▲观日峰是临崖而设的一个小场所,一处观看日出的地方。赶到时,天已近午,想来这个时间就算再绝佳的角度也是没法看到漂亮的太阳了。

▲渐渐向上,大致可看得清山顶的庙宇了。小巧精致,半悬于山巅之上。除了有栈道通上去之外,还额外加设了一道悬索桥,又增加了几分神秘感。

▲回望巡检镇,能清楚地看到昨晚的宿营地以及存车的地方。只是却并没有看到华山,也或者是看到了一些,却并不知道那便是华山。打算向工作人员打听一下,却发现他似乎只专注于售卖祈福红丝带,于是作罢。

▲从吊桥上望过去,感觉这座小庙宇就像是凭空被安放在那里的一样,也是颇具险象。

大概按照山下看到的路线指引,走完了全程。发现大多数地方,与栾川的老君山是相似的,包括这山顶的建筑,无论从选址还是建筑样式,都是如出一辙,只是形制上要小了许多。倒不稀奇,毕竟门票价格是要少了一半的呢。

老君山,全国各地有多处,分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等地。众多的老君山中,到底哪一个才是老君真正的隐居地呢?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曾担任过周王朝皇家史籍馆馆长。老子因著《道德经》,并因其主张为大众所普遍认可而成名;又因唐时李渊尊老子为其先人,尊其为太上玄元皇帝,故而声名广传天下;到了宋代,又尊其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完成了老子由人到神彻底的升华。

老子与老君山的故事,与函谷关关联很大。老子晚年时,从家乡出发,云游来到函谷关。函谷关行政长官尹喜早慕大名,于是就盛情款待,想让老子留下点东西再走。在尹喜相邀(相胁)下,老子在函谷关逗留了数日,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完成了任务后的老子,又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了。

接下来,老子的行踪就不为众人所知了。后世人,也为老子的归宿派生了很多的版本。就如这全国各地的老君山,便可视作一座山一个版本。

洛南老君山:按常理分析,老子由家乡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出发,来到函谷关,应该是一路向西北的。而他离开了函谷关之后还在云游,那么大概率还是会向西行进。如果这样的设想成立的话,他来到洛南老君山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栾川老君山:栾川老君山,在函谷关的东南方向。自古以来,人们便以此为道家祖庭,更加倾向于此地才是太上老君的修行地。自北魏起,这里就开始陆续修建了诸多关于老子的祀祠,整个景区中最为著名的铁顶老君庙,更是有史料记载为唐太宗时期由尉迟敬德督工修建。更加直观的例子便是,无论在哪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老君山,首推的都是河南。种种迹象表明,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均视其为正统。只是,按着老子云游的思路,倒觉得他西出函谷关之后,本应该继续向西,而没有绕个圈子再折回来的道理。莫不是老子早已踩好了点儿,兜兜转转布了个迷阵,又折了回来?

后人揣测了几千年,却终未得出一个确准的答案。以川人口吻来描述此事,大约会是:老子去了哪里?你问我老子去了哪里,你瓜娃子去问老子嘛,你不去问老子,却来问老子,老子啷个晓得……

巡检镇中,一块哀伤的牌子……

▲从老君山下来后,出了一身透汗,却也并不觉得疲惫。山上虽说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站在米海拔一览众山的感觉,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坐在河边,以清凉的河水稀释了一下头面、四肢的汗水后,顿觉气力满满。于是又沿来返回,打算取道洛南去往商洛市市府所在地商州。听说商州可是秦岭中一个有着许多故事的地方,官方的旅游宣传口号也称“秦岭最美是商洛”。那里,也有我心中景仰已久的上古奇贤——商山四皓。却不知是否能名副其实,不致令人失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254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