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中华山文学社第37期中华山文化旅游节采风

发布时间:2020/1/24 13:51:17   点击数:

中华山文学社/第36期/第三届中华山文化旅游节采风活动(一)

温沟的记忆

文/范瑞兵

周穆王的八骏在鞭声中嘶鸣

尘土中依稀有三天前憋出的液痕

黄灿灿的米,粘稠稠的粥,贵如油的水

子民毕恭的敬上

因为,只有王才能再现商汤祈雨的盛况

王啊,和你的龙父龙母借点甘露

龙回头,舔舔干渴的唇,放下再也扬不起的策

漫步暖辿,护驾的卫兵喝干了瓢中的水

苍天啊,给我百姓以琼浆

骏马难耐,仰天嘶鸣,忘记了鼓轮要膏

王旗猎猎,车辙无痕,获泽人用地名残留希望

驾岭,从此只是一道山岭,虽有穆王钦点的中华

,那一个能作为电影标题的岁月

暖辿人用小米迎来了扛着步枪的队伍

小山村翻开了阳南、豫晋的《共产党宣言》

如油的水无论如何要让步枪满满上膛

一个诺言,从此,驾岭又有了新生

瓮沟里的水多少年恣意的流淌

瓮壁的山峦几千年亘在了眼前

挣不脱枷锁,欢声变成了哭腔

愚公移山,山谷在响起了劳动的号子

绝壁之上商汤祈祷的圣水终于找到了脉络

抡圆的大锤和着上党梆子的山韵

磨短的铁钎浸着汗水,捅透了米的山腹

瓮沟不再闷骚,揭开的面纱露出了风流

清凉的风穿过愚公们憨厚的笑容搅动了春梦

这是温沟,几千年我们竟叫错了她的乳名

更正她的名姓,她便成了母亲

甘甜的乳汁渗出饱满的乳房,静静地流淌

藏着多少汉子姑娘青春爱情的的畅想

秃岭干渠,山川树木从此随风合唱春天的歌

玉液琼浆,穆王多想再巡

翻山越岭,绵延滋润中条百里山坡

极目太行数风流,当看今朝

红色的旗帜呼啦啦劲舞山峦

红色的歌曲爽朗朗透彻九天

《温沟记忆》是一篇难得的诗作,让我从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认识和理解温沟饮水工程的实用价值、时代价值和当代价值。温沟饮水工程不仅仅是为驾岭万余口人和千余口牲畜解决饮水问题而建,时至今日,它的精神价值远胜于实用价值。

这首诗歌就像一首关于驾岭的史诗,把数千年来具有独特地方文化色彩的商周文化、红色文化杂糅在一起,用非常巧妙的构思将这些跨越千年的事件勾连在一首诗作中,并不留斧凿痕迹。

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让数千年前穆王西巡经过驾岭的传奇故事,更加血肉丰盈。驾岭恶劣的农耕环境并没有因为周穆王的足迹而改变,“只是一道山岭”,写出了诗人的感伤和无奈,诗歌整体情感在此低沉婉转。而那些可以自豪的“残留”的地名,给读者留下横亘古今意味悠远的纵向意象空间。

时过境迁,过去“挣不脱的枷锁”在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打破,“铁锹浸着汗水”、“捅透”“山腹”等富有张力和感染力的句子,使艰苦卓绝的温沟饮水工程充满战天斗地的力量。“瓮沟”的“闷骚”和“风流”,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大山深处的艰苦岁月陡然便有了诗意。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充分体现了诗人较好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功力深厚。

“瓮沟”和“温沟”因一字之别,读者感受天差地别,诗歌便有了视野和情感方面的跌宕。前者展现的是大山的封闭和阻塞,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山洼,或者是待开发的“闷骚”之地;后者却显出无限温情,这温情让诗人想到了母亲,想到了温沟饮水工程给人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然,全诗最后两行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如果直接去掉,在“极目太行数风流,当看今朝”戛然而止,余韵袅袅,会给读者更广阔的思考和回味空间,岂不妙哉!一孔之见,还望范兄海涵商榷。

温沟记忆

一一为45年前的战友和知音而作

文/郭恒勋

掀翻岁月的冰冻,

揭开记忆的尘封。

抚摸你珍贵的赠礼,

想起你灿烂的笑容。

脑海泛起涟漪千层,

心海卷起波涛万重。

温沟水哟清沏醇绵,

没有你那颗心晶莹香浓。

盘道山哟碧绿葱郁,

没有你那颗心纯正鲜红。

你用山歌的旋律,

点燃我的激情,

你用道德的力量,

振奋我的雄风。

你用青春的魅力,

照亮我的前程,

你用智慧的琼浆,

助推我的成功。

啊,想起你我就热血沸腾,

想起你我就春潮涌动。

想起你我就激情澎湃,

想起你我就返老还童。

啊,光阴荏苒一别45载,

谁能治愈你的伤痛?

岁月袅袅一瞬半世纪,

谁能圆了我的美梦?

无奈,无奈,

只有把祝福托给鸿雁,

只能把希望寄予苍穹!

注:年3月至年3月间,我曾在温沟引水工程兼任秘书長丶团总支书记丶文工团長和总保管员四职,与一些战友们结下了深厚情谊,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当即将与中华山文学社的朋友们结伴故地重游欣返温沟水渠采风的时候,不禁吟得散诗一首,以述怀尔。

故乡是根,故乡是魂,故乡是一坛陈年的老酒,与蓬勃的生命血脉相连。是什么让一位古稀的老人对四十年前那一泓清泉记忆犹新?我想起了艾青老人的几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圣岭传奇

文/闫龙龙

梦见那满目葱茏的神岭地

吻着那淡定从容的七彩云

我的心早已神魂颠倒

沐着那清爽轻柔的四季风

喝着那清洌甘甜的山里泉

我的神注定飞扬自豪

十年九旱人畜饥渴

禾苗枯死树木焦槁

一锤一钻一锹一镢

战天斗地开山挖凿

一千四百六十个昼夜

五万二千米干渠隧道

一群人

叮叮当当,车拉肩挑

星月喝彩,巨臂挥凿

一副躯

汗流如雨,肌瘦腰小

赤胆铁骨,气冲云霄

一声炮

沙土横飞,硝烟袅袅

一阵忙

磐石如泥,地动山摇

一滩血

殷红的衣衫付之一笑

一声赞

不屈的生命百折不挠

英雄的人民啊

终于赢来

蔚为壮观的千米倒虹

蜿蜒曲折的穿乡干渠

叹为观止的十一渡糟

一路高歌的山底泉水

碧波荡漾的五万方水库

色彩神奇的愚公隧道

千难万险的温沟水利工程

抚摸您

饱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颊

我豪情满怀

您与红旗渠一样精彩领跑

春风化雨的温沟水利工程

探寻您

轰轰烈烈艰苦卓绝的岁月

我心潮澎湃

您似天河一道辉煌雄傲

万古不朽的温沟水利工程

光阴荏苒您泽被百姓

誉满华夏您写就神话

彪炳史册您欲比山高

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一条坑坑洼洼千米长的隧洞,刻画着的是厚重的历史,也记录下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一股清澈的流水,弯弯绕绕四十里地,足以感动得我们心潮澎湃。追寻,就是要永铭!永铭那一代驾岭人民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歌颂,就是要感恩!感恩那一代驾岭父辈们的艰辛付出!愚公移山是个神话,神从不会帮人,能帮到自己的,只有自己的乡亲!记住父辈的恩泽吧,那是他们抽出自己的筋骨去支撑开荒山,流尽自己的血汗去浇灌湿田地,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美满!(个人感觉排比句式不是很适合于结尾,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追寻父辈的足迹

——访愚公隧洞感怀

文/郭拥军

把红旗插在温沟山上

猎猎飘扬

这里是父辈们奋斗过的地方

激情荡漾

那段贫困中蓬勃的岁月

满山遍野回响

愚公隧洞的美名

绵延成这块土地上最厚重的风景

改天换地,造福一方

青春的誓言

掷地有声

裹挟着汗水和热血

嘹亮出坚定的信心

崇敬和赤诚

澎湃着火热的内心

黑暗中

弯腰摸索前行

感受苦难和坚强的曾经

泪水悄然间湿润我的眼晴

轻轻的抚摸洞壁上的凹凸不平

铁锤铁钻铁锹石壁

冲撞的声音

萦绕低鸣

一锤一钻

锤出继外开来的铁人精神

钻出千米之余的隧洞工程

风餐露宿披星戴月

簇拥着拼天的干劲

一箩筐一平车

每一筐里都挑着责任

每一车里都推着艰辛

掬一捧源头的泉水

清冽酣醇

那涓涓清流

缓缓地漫过

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滋润出五谷丰登的茂盛

相同的年龄,追寻我们的父辈曾经用青春与汗水挥洒过的足迹。一条长长的隧洞,一面厚重的墙,足以感动得我们热泪盈眶。用真心和真情记录下此刻和曾经,爱在滋生、在延续。永铭,那段艰苦的岁月!永铭,那种不屈的精神!

郭晋兵

留福居士好望角析城山春风高峰

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精彩

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往期精彩

中华山文学社/第36期/第三届中华山文化旅游节采风活动(一)

中华山文学社/第34期/北留镇章训村采风专辑(二)

中华山文学社/第32期/东冶镇三联村采风行专辑(二)

中华山文学社/第23期/“遇见”同题创作专辑

中华山文学社/第20期/郭海波诗词创作风格研讨会专辑(二)

中华山文学社/第17期/捣练子(同题创作)专辑

中华山文学社/第10期/“古堡重镇诗意润城”采风行(三)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182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