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行走大秦岭之二西岳庙

发布时间:2020/11/8 23:50:44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傍晚顺利走完华山峪古道,到玉泉院停车场取车,再次回到前两天住过的那家宾馆。

上山前把车停在玉泉院停车场,是一个正确方案,下山后不去游客中心,直接开车走人。

来到宾馆门口,还是那个老保安,依旧是满面堆笑,热情不减,非常周到地安排停车位。

酒店周边夜景。

可以说,再次回到这里,一半原因是宾馆位置好,交通、餐饮便利,另一半是因为这个保安。他不仅服务热情周到,还是一个有故事的健谈之人。到哪都是住,听当地人聊风情野史,比那些一本正经的官方介绍要有意思得多。

保安姓党。这名字真是好啊,听党的话,按党指的方向走。哈哈。

吃饭、洗澡、睡觉。躺在松软的床上,才感到有点困乏了。

晚餐要吃好。

早上一觉醒来,老王已在外面巡视完毕。他很兴奋地说,按党保安的指点,从宾馆门口看华山,是一个元宝和一个美女。靠,这小子赚大了,一早上人生两大追求都有了。

当天有雾霾,朦胧中眺望,的确这么回事。据说这个女性就是华山三圣母,沉香他娘。

早餐要吃饱。

党保安极力推荐西岳庙,认为是游华山的必看之处。

这里原本未列入第一目标,视体力、时间而定,现在是必去不可了。毕竟,华山门票已经捆绑了这个景点,不去白不去。

来到西岳庙,停车场空空荡荡,门可罗雀。

西岳庙正门和对面的照壁。

华山西岳庙与泰山东岳庙相比境况实在惨不忍睹,不论是古建的保护还是游客人数,都无法望其项背。即便华山门票捆绑西岳庙,但来这里的游客依旧寥寥。

中国传统中的“庙”专事供奉贤达逝者。西岳庙供奉华山的各路神仙,说白了,就是一座“山神庙”。但是“西岳庙”三个字,其历史悠远和地位高上则不是一般庙宇可比的。

据说西岳庙内曾有古柏千株,为西晋时所栽,现仅存的几株都已风烛残年。

西岳庙始建于汉武帝元光初年,一直是历代帝王祭祀华山山神的场所。

现在看来,汉武帝刘彻绝对是户外达人,以封禅的名义走过不少名山大川。上任伊始便封泰山,把年号命名为元封;元光是第二个年号,改后即封华山。

棂星门,三间木结构,墙上有四间暗门;门乳钉为七排四十九只,斗拱下九龙,七条开口,两条闭口。“明七暗九”,制式低于皇家建筑,不得僭越。

西岳庙坐北朝南,正对华山天外三峰,是五岳中建制最早面积最大的山神庙,号称“五岳第一庙”。

说到这,看官们会不会质疑,后封的华山何敢称第一?

没错。当年刘彻首先封禅泰山,也去了岱庙,庙里还有据说是汉武帝手植柏,但岱庙正式供奉泰山神是在六百多年后。

第三道门为金城门。

党保安关于西岳庙有两点说法:一是说某年洪水暴发,大量树木冲到山下,人们发现木头中有佛教的卐字,便用这些木头建了一座佛寺,后在原址上修建西岳庙。二是西岳庙建制很高,称为“陕西故宫”,所有的建筑与故宫一样。

其时正是汉武帝派张謇出使西域,佛法引入中原,兴建佛寺也可圆其说。

民间传说,难免以讹传讹,且听且不信,野史有时候真说不清的。

灏灵殿。西岳庙的核心建筑,供奉华山山神,西北地区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

上方匾额为慈禧所书,女性的柔弱与拘谨尽显。还是功力不足啊。

先说第一个:看西岳庙介绍,真有“先有海甘寺,后有雪映宫”之说。关于“海甘寺”没找到介绍,“雪映宫”是说修建西岳庙时天降瑞雪,工匠一筹莫展之时,却见一只雪兔在雪地里绕圈奔跑,雪兔脚印所到之处,竟是一幅完整的城墙和各建筑的位置图。

在西岳庙的“正史”中,还有一说:汉武帝下令建庙,但大雪封山,建材无处可寻,华山山神一夜间送来了大量原木,每根树干上都有“岳”字,而且数量正好,一根不多一根不少。

走过后宰门、金水桥便是御花园。

关于“陕西故宫”的说法则是“傍大款”了,国人对这种称谓似乎极其感兴趣,什么“某某九寨沟”、“某某布达拉宫”……好在有“陕西”作前缀,也算说得过去。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建筑的制式有严格规定,僭越是要杀头的。曲阜孔庙的九龙柱在皇帝驾临时都得用黄绸包裹,生怕圣上见之不悦。

活灵活现的石狮子。

走进新修的正门,修旧如新的建筑毫无意境,但对面的照壁很不错,传统的琉璃九龙壁,是个老物件。

沿着青石板御道继续往前,依次是棂星门、金城门、石牌楼、灏灵殿、碑亭、御书房等几座古建筑。这些建筑均已是风烛残年,色彩斑驳,漆层脱落,与当下许多新建的寺庙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木柱上还能找到当年的印记否?

走过前面的牌坊便是山神的寝殿,山神夫妻是坐着睡觉吗。

那个当年“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的西岳庙竟落得如此境地,令人扼腕,这是正宗的国保级文物啊。

再看那些古老的龙柏,竟被青藤缠绕至枯死,只露一两枝丫杈直指苍穹,似乎在在向上天诉说各种不公和怨念。

金水桥下一带清流,据说此水来自醴泉,水蕴酒香,但现在只有一两蓬芦狄在肃杀秋风中摇曳,一番寥落凄惨景象。

唐代第一碑,毁于黄巢兵燹。

这是一块清代复制的西岳华山碑。

路西边一座严重风化的石基,依稀可见基座的花纹和几个模糊的文字。

说明牌称此为“唐代第一碑”,原是唐玄宗李隆基撰文书写的《西岳华山铭碑》。《唐书》载:华岳碑,玄宗年迈收制碑。碑高五十余尺,阔长余,厚四尺五寸。天下碑莫比也。

唐末黄巢军兵燹西岳庙,此碑随毁,现今只剩一坨石基。

左宗棠篆书《敕修西岳庙碑》。记载同治元年回汉民争烧毁西岳庙及重修经过。

陈抟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用笔跌宕恣意。

在碑林处有一座清代碑刻《唐西岳华山庙碑》,是后人伪作还是复刻的?不明觉厉。

正在感慨这里的凄凉,兴趣索然之时,走进路东一碑廊,细看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泰山之作,号称汉隶第一品的《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原以为这块国宝碑藏于西安碑林,不经意间在这不期而遇。

就冲这块碑,可谓不虚此行了。

汉隶第一品。

此碑既称第一,不敢妄议,直接百度引用:

《西岳华山神庙之碑》刻于北周,以隶书写成,却篆意浓厚,兼有楷法。此碑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文采飞扬、婀娜多姿似春风摆柳,美不胜收。碑文如钟鼓齐鸣震撼天地,犹万马奔腾蔚为壮观,似千山延绵大气磅礴,尽情讴歌华山神庇佑之德,颂扬皇帝修庙之功。该碑文独有的艺术魅力、文学艺术涵养,千百年来深得人们的推崇与赞许,把它作为颂碑的楷模。

碑侧有颜真卿的题字,属晚年成熟之作,浩荡大气,俊逸遒劲。

乾隆《重修华山庙碑》。老爷子的楷书也不错哦。

此碑现为国宝,绝对禁拓,原碑拓片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可惜玻璃罩反光,细致观赏很困难,拍照更难。找张原拓片局部,欣赏一下吧,真是漂亮。

西岳庙历经两千多年,文化底蕴深厚。这里先后有56位帝王驾临,自然也留下不少墨宝。有号称陕西第一的乾隆“岳莲灵澍”卧碑、《重修华山庙碑》,慈禧的“仙掌凌云”、光绪的“金天昭瑞”、同治的“瑞凝仙掌”匾额等,加上其他名人的碑刻,号称“小碑林”。

上谕碑,首长公文典范。抄录者毕沅的字也颇得颜体真意。

除了“汉隶第一品”,还有两块碑很有意思。

一是乾隆准奏重修西岳庙批复的“上谕碑”。皇上对重修西岳庙的意义、钱款出处和工程要求明确具体,言简意赅,堪称首长公文典范。书者为兵部侍郎、陕西巡抚毕沅,也就是前文《登华山》中提到的那个主持修建华山龙脊天梯而毁坏风水的家伙。

冯玉祥将军手书碑。

另一块碑让我肃然。这是冯云祥将军书于民国十六年的一段话,全文照录:

我们一定要把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扫除干净/我们誓为人民建设极清廉的政府/我们为人民除水患兴水利修道路种树木及做种种有益的事/我们要使人人均有受教育读书识字的机会/我们训练军队的标准是为人民谋利益/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武力

除了敬仰还是敬仰。这91年前的话语,如今仍可原封不动地进入某大会的报告中。

御碑楼内藏有乾隆手书“玉莲灵澍”卧碑。

御碑后面是乾隆的几个御批,“知道了”蛮有意思。

西岳庙中轴线御道上目前还有幸存的三座石牌坊,雕工精美,构思奇巧。使用多种雕刻手法,人物动物植物和各种图案线条栩栩如生。

“天威咫尺”牌坊为明万历年间制作,位于灏灵殿前。

“少昊之都”牌坊有毁损。少昊原为五帝之一,汉武帝封为华山之神。传说少昊主管金库和兵权,汉武帝把他放在自己身边,掌握了金钱和军队,就可保江山永固啊。

这几座石牌坊是西岳庙中现存做工最为精湛的工艺品。

“蓐收之府”牌坊在万寿阁前,毁损较严重,估计是那场爆炸所致。“蓐收”传为少昊之子,他们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所以两座牌坊能同时立在这里。

穿过“蓐收之府”牌坊,最后一座建筑是万寿阁。

万寿阁为全新建筑,里面是商品部。问了工作人员,说西岳庙在三十年代曾是冯玉祥的军营,万寿阁大殿在驻兵期间因军火爆炸而毁。

人物、图案栩栩如生。

早上,党保安告知,登上万寿阁可观华山,可望黄河。

雾霾沉沉。可怜我睁大老花眼,力穷千里目,终于在朦胧中依稀分辨出东南天边的一流白练。

而南面华山天外三峰,影影绰绰,又是顶光,用三张包围曝光叠加出照片,再靠狠拉曲线,得到一张“效果图”。各位看看就好,别批色彩不正。

万寿阁。全新的建筑。

西岳庙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去处:三圣母庙。

上文《登华山》中说到西峰“斧劈石”时我写了“沉香小女子的劈山利器”。文章发出后即刻有高人指出错误:沉香是男的。

的确,在华山顶上我就是以为沉香是个小女子,直到走进三圣母庙,才幡然醒悟。

写斧劈石一段时曾写了这个谬误,后来觉得放在本文中更合适,删了,却留下一个硬伤。

作为出版人,校对粗陋,没走三审流程,吃苍蝇难免,等着扣钱吧。哈哈。

从万寿阁上眺望华山。黑白的效果略好一点。

“沉香救母”的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老爷爷讲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王母娘娘的三女儿人称三娘的美女神仙独自守在三圣母庙中。某天,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刘玺专程到此祭拜,正寂寞难耐的美女远远见到有帅哥到来不禁春心萌动,又囿于天条禁令,只能立于神龛中玩起了“木头人”。

万寿阁内的商品部。

这刘帅哥也是图样图森破,见到三圣母塑像,被其美貌惊艳,唧唧歪歪肉麻话如高山流水,见三娘不为所动,一时累觉不爱,提笔在墙上写下四句诗:“刘玺提笔怒满腔,怨恨圣母三娘娘。安居神龛心如铁,枉受香火在一方。”拂袖而去。

此时的三娘十动而非然拒,迅速化身平民女子,追上刘玺,成就鸳梦。

临走时刘玺将一块沉香作为信物交与三娘,这也是刘沉香之名的由来。

至此还是一段男默女泪的故事。

新修的城墙角楼与新建的高铁站。

后面画风骤变。三娘竟与刘玺珠胎暗结,被其哥二郎神发现(看来三只眼就是不一样,有透视功能哦),他指使哮天犬偷走三娘的护身法宝宝莲灯,再将其打入华山西峰巨石之下。

三娘在巨石中生下一子,取名沉香。

沉香长大后练功习武,并在各路神仙的帮助下战胜了老舅二郎神。最终执三百斤月牙斧,劈开巨石,救出母亲。

西岳庙里的陕西面塑展。

这故事把沉香塑造成一个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青少年形象,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便有这个故事,可谓影响深远。

其实,民间传说或神话,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产物,表达着用幻想的艺术方式加工社会现状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年代或不同的版本中主人公或许是截然相反的两副面孔。

西岳庙里的陕西面塑展。

就如二郎神,在中国民间原本是作为水利农耕的守护神为百姓看家护院,不知何时起变成坏人。或许因为和那个敢于挑战权威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作对,维护天庭秩序而被视为统治者犬马,自然就成为反派人物了。

扯远了,还是回来看三圣母庙吧。

三圣母庙很小,只有一进。正面是三圣母,端庄俏丽,右手边是她的侍奉婢女,名叫灵芝,左手边便是手持开山斧的高大挺拔、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大名刘沉香。

三圣母庙。

比较好笑的是,在大殿的墙壁上竟然还有一块说明牌,写着“刘玺提诗处”,还挂着一方今人书法,抄录传说中刘玺的题壁诗。

有时候,看别人一本正经很认真地胡说八道也是件很有趣的事。这座三圣母庙,显然是翻新的,墙上的题壁,借用古玩界的话说,不是西周,也不是东周,就是上周的。

英俊帅气、柳眉上扬的刘沉香。

但是,必须感谢这座三圣母庙,把沉香塑造成武艺高强,能开山劈石的成人形象,彻底颠覆了动画片和教材中的那个长着婴儿肥脸庞,梳着发髻扎着红头结的“稚童沉香”,也纠正了我几十年来的错误印像。

行路读书,这次在西岳庙又学到了不少知识。谢谢噢。

对比一下,动画片和教材中沉香的稚童形象。至于那把劈柴用的“开山斧”则更是搞笑了。

不知篇文章炮制出笼后,苏教版教材的同事们会不会骂我哦。十多年间,我办公室里有两位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责编大佬,在她和他的“哼哼”教诲和鞭策之下,让俺浸淫在这锅丰厚馥郁的营养汤中而不可自拔,直至退休。每每想来,真是一段很温馨很美好的记忆。

感谢观赏。

本号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wzy/195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