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笑脸背后的ldquo新华山rdqu

发布时间:2021/8/25 14:44:04   点击数:

  年7月,历城区华山片区开发开工建设,规划总占地14.69平方公里。

  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南市最大的棚改旧改项目,被市委、市政府这样定义:济南城市建设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隆起带、生态文化的制高点。这意味着,这片土地必将旧貌换新颜。

  如今,近3年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华山片区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即将告捷。截至10月底,该片区共签约面积.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4.03%;签订协议户,完成总户数的88.3%;已完成拆迁面积.7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5.5%;拆迁户数户,占总户数的82.2%。

  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2万多迁移居民的顾全大局,他们迁出祖辈生活的老房,因为热爱这里,所以他们希望这里变得更好,并日夜期盼着回迁的那一天;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是奋战在拆迁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五加二、白加黑的无私付出。近日,记者走近他们,用镜头捕捉他们的真实笑脸,与他们一起憧憬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的“新华山梦”。

  马全英(华山街道马家桥村村民)

“当时签拆迁协议时,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啊。但是作为村委委员,我必须带个好头。在后期拆迁过程中,我给村民做工作,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做了多少难。但这些都过去了,现在我们村几乎都迁走了,而且走的时候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能被他们理解,一切都值了。”

  王贵忠(华山街道王保村村民)

“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华山,对这里感情很深。正因为感情深,才希望这里越变越好,希望这里赶紧重建。当时看了华山片区的规划,了解了拆迁政策以后,就觉得这是在给老百姓做好事,而且在拆迁过程中,办事处和区里的工作人员都服务很周到,帮我们找房子,帮我们搬家,还帮到别的区上学的孩子联系学校,这家迁得很踏实。”

  王孝久(华山街道王保村村民)

“我就是盼着早回迁啊,街坊邻居也都是这个想法。作为村委会委员,最常被他们问的就是:咱啥时候能回去?盖起来的楼是给咱的吧?盖到什么程度了啊?我仔细算过了,到年4月底正好30个月回迁,而且回来看了好几次,安置房也都盖起来了,回去给他们一说,大家听着这里建设场面,想着以后的生活环境,心里都乐开花了。”

  李圣昌(华山街道郅家村村民)

“以前这里尘土飞扬,破旧不堪,说是生活在城市里,其实比农村还脏,孩子上学都不方便,而且家里也没暖气和天然气,真是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我早就想明白了,早拆迁,早重建,早过上舒坦日子。现在我们暂时在盖家沟租房子,拆迁补助每人每月元,一家5口人就是3元,用于生活绰绰有余,就踏实等着回迁了。”

  何云吉(华山街道工作人员)

  “拆迁工作,就是一个字:难!开始居民连家门都不让进,有的人家白天根本没人,我们就等晚上都下班回家才去做工作。同时,你还要把拆迁户当成兄弟姐妹,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到最好的程度。虽然难,但是看着他们从拒绝到理解,再到最后认可我们的工作,觉得这份工作再难也值了。”

  刘震(华山街道工作人员)

  “不能把拆迁当做一个生硬的工作,而是一个理解与被理解的过程。要换位思考,想想迁移百姓的困难,和他们离别故土的不舍,真诚帮他们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拆迁这个工作,作为之前工作经验尚浅的基层工作人员,我学会了从百姓的角度出发,踏实为他们办事,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孙化波(华山街道工作人员)

  “挨家挨户讲政策,五加二、白加黑给迁移群众做工作,从他们家说了算的人入手,从各方找到和他们有关系的人来劝说,各种方法都用了,有时候一户居民家要走上百次才能换来他们在同意书上的一个签字。而且要将心比心,真诚为百姓办事,给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真正理解政策,搬得高高兴兴。”

  崔敏(华山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

  “当初从区委宣传部被派驻到这里,就是抱着给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帮他们改变居住环境的目的,同时想到能够为建设华山新城添一份力,觉得很自豪。来了这将近3年,几乎没休息过,每天想的都是这个政策适不适合群众、今天来的这个老百姓问题怎么解决。虽然很苦很累,但是想想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工作不是停留在面上了,而是脚踏实地了,心也就很踏实、很充实。眼看着拆迁快结束了,现在觉得更加有劲头了。”

来源:济南日报

记者:李小梦/文杨宁/图

编辑:赵传伟徐勤雷

提示: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lygl/226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