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山 >> 华山地理环境 >> 医院变态反应过敏和免疫
变态反应性疾病往往不局限于一种组织一个器官,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治疗。在患者这种迫切需求下,基于百年华山雄厚的临床基础以及杰出的科研人才团队,医院变态反应科于年初应运而建。
该科由我院皮肤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眼科、消化科、肾病科、感染科、风湿科、血液科、肿瘤科、病理科、精神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营养科、药剂科及检验科等强强联合。为各类变态反应性疾患提供完整全面的检测、评估和治疗。
我们希望通过整体治疗的方式,使患者得到身、心、灵全方位的医学指导。
以下是我们团队来自各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简介:
(文末点击“阅读原文”附挂号链接)
皮肤科
骆肖群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年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皮肤免疫学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职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变态反应(过敏和免疫)科主任;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理事;上海市变态反应协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食物药物过敏性疾病学组(筹)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委员、药物不良反应研究中心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组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药物性皮炎易感基因筛查和临床验证;特应性皮炎及靶向药物性皮炎临床诊治;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包括天疱疮、类天疱疮、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等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氢分子治疗难治性皮肤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一项;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已获批3项;担任Pharmacogenomics、BritishMedicalJournal等杂志PeerReviewer,《中华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和《中华大百科全书过敏分册》编委;参与编写《寻常型天疱疮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版)》《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EGFR-TKI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等多项指南及专家共识。
皮肤科
李巍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主要职务:上海市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担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过敏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实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变态反应亚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研究方向和成果:在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方面积累有丰富经验,擅长各类皮肤过敏、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的诊断和治疗,各类面部皮炎包括脂溢性皮炎、化妆品相关皮炎、光敏性皮炎等的诊治,过敏原检测结果判读和脱敏治疗。从事皮肤免疫与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重大研究计划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以第二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年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新百人),年获得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奖,、两获中华医学会年度学术奖。担任《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编委、《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通讯编委。
皮肤科
马莉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职务: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专科分会光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性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光敏性皮肤病的诊治,光脱敏治疗,各种皮肤病的紫外线光疗,色素性及血管性皮肤病的激光治疗,免疫介导的光敏性皮肤病以及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主持卫计委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SCI论文10篇。
呼吸科
李圣青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半,年初赴美国Rochester市Mayo医院进修半年
主要职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全国抗击新冠先进个人;国家卫健委抗击新冠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兼肺血管病学组组长;上海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主攻呼吸危重症、肺癌与肺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5项,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军队重大课题1项,主持上海市超限制造子课题1项。发表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和肺癌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3项。
耳鼻喉科
蔺林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
主要职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北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执行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耳科学分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研究方向为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擅长本专业各种复杂和疑难疾病的诊治;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参与2项临床指南编写;50余本英文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人或编委。
眼科
王惠英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主要职务: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市日间手术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灾难医学委员会委员;国家门诊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医院管理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质量杂志编委;中国运筹学会医疗运作管理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长期从事眼科临床医疗工作,擅长各种眼表疾病的诊治;主持市级研究课题4项,发表核心管理杂志论文10余篇。
眼科
肖以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职务: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
研究方向和成果:擅长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复杂性白内障;擅长各种眼科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是神经眼科疾病和难治性青光眼;在过敏性结膜炎、免疫相关眼病治疗上经验丰富。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和面上项目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期中SCI论文10余篇。
消化科
刘杰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主要职务:复旦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免疫表型组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医院教授及遗传学教授;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智能肿瘤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地方高等院校创新战略团队负责人;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和成果:研究方向为肿瘤靶向药物变态和过敏反应的综合诊治,及基于免疫稳态的晚期肿瘤综合康复治疗;开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肿瘤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研究,和免疫功能康复研究;构建了第四代针对实体瘤的分泌型CART,使实体瘤的免疫治疗获得突破。在Nature临床实践肿瘤发表的临床病例研究被推举为美国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教材(CME)。承担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先后发表论文余篇,包括Cell,Nature子刊等。为GUT国际编委,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编委,NutritionMetabolism副主编。担任长江学者,国家科技奖及国家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
消化科
罗忠光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
主要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委会肿瘤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专委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委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研究方向为结肠腺瘤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免疫稳态的研究。擅长胃肠道过敏性疾病:包括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麦胶性肠病、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结肠息肉消化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维持免疫稳态肿瘤的综合治疗;小肠疑难疾病综合诊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上海市卫健委课题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1篇(包括PNAS、CellResearch、CancerResearch、Autophagy等)
消化科
戎兰医学硕士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曾至美国匹兹堡大学进修
主要职务: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IBD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分会IBD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IBD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委员
研究方向和成果:长期从事消化科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为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慢病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dlhj/20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