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

高叶青陕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发布时间:2021/4/20 23:47:51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去哪最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编者按

感谢高叶青研究员授权发布!

标题

《陕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作者

高叶青,年生,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道教典籍、金石文献的整理研究。参与编著《终南仙籍》《重刊三乘集要》《山西道教碑刻?晋城卷》等。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道教》《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岳华山道教文献整理与研究”(年)。

摘要

明代官方两次纂修道藏并刊印颁赐天下名山宫观,陕西为道教重镇,亦得以获赐多部道藏,其明确可考者有楼观宗圣宫、华山太虚庵、华阴西岳庙和葭州白云观四处。明清两代陕西上述四处宫观共获赐明版道藏7部,其中明正统年间1部,明万历年间5部,清雍正年间1部。陕西省内的7部明版道藏流传至20世纪70年代先后亡佚,今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尚藏有明版道藏的残帙四函31卷。

关键词

明版道藏陕西省庋藏考证

刊物

高叶青:《陕西明版〈道藏〉存佚考》,《中国道教》年第3期,第38—45页。

陕西明版《道藏》存佚考

高叶青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唐迄明历代纂修道藏,然其工程浩大,多赖朝廷组织方得进行(仅元修《玄都宝藏》为全真教所组织)。有明一代,朝廷颁赐各地道藏的数量约在89部以上[1],而陕西四处宫观先后获赐明版道藏6部,清初楼观道士又入京购请明版道藏1部,若加上明代属陕西所辖的宁夏庆王府[2]和甘州卫显应观[3]各获赐1部道藏,则陕西境内曾庋藏道藏多达9部,占所知明版道藏总数的十分之一。然而不幸的是,陕西这7部明版道藏先后毁于兵火战乱之中,或有流散民间不知去向者。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内明版道藏颁赐和存藏情况作一细致的梳理,以此发见陕西道教盛衰兴废之历史,唤起当代道教古籍保护之注意。

一、楼观三部明版道藏的亡佚

《正统道藏》是明代朝廷组织纂修的第一部道藏,据明成祖朱棣所撰《道藏经序》称,道藏纂修工程自永乐十七年()开始,至永乐二十年()完工,修成“凡五千一百三十四卷,计四百六十四函”[4]。朝廷内府刻工历经二十二年的工作,至正统九年()才完成全部经板的雕刻。正统九年十月初二命道录司左正一邵以正督校经板,“乙丑,颁释道大藏经典于天下寺观”[5],正式向天下寺观颁布新刻成的佛藏和道藏,一些好道的亲王也得以获赐佛道二藏。又据《英宗实录》卷一百五十:“正统十二年二月丁未刊造道藏经毕,命颁天下道观。”[6]道藏卷帙繁浩,刷印和装订一部道藏颇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朝廷大规模颁布道藏的时间基本上是在正统十二年()之后。

正统年间朝廷颁赐道藏的数量并不多,据现存的资料统计,全国17处宫观并2位亲王等共获赐道藏14部,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江南一带,可考者有南京玄真观(正统八年)、天津天妃宫(正统十年)、北京白云观(正统十二年)、南京冶城山朝天宫(正统十二年)、南京狮子山卢龙观(正统十二年)、南京方山洞玄观(正统十二年)、南京长寿山朝真观、龙虎山上清宫(正统十二年)、句容茅山元符宫(正统十二年)、宣城元妙观(正统十二年)、甘州佑善观(正统十二年)、庆王朱秩煃(正统十三年)、贵州大道观(正统十三年)、南京神乐观(正统十四年)、楚王朱季埱、苏州元妙观、宜兴通真观、溧阳泰清观等。其中南京玄真观早在正统八年()就获赐了一部道藏[7],这可能是朝廷在正式勘定颁布之前的试用本。正统十三年()八月初十日,楼观宗圣宫也获赐道藏一部,据当时随道藏一同颁布的护道藏敕谕称:

朕体天地保民之心,恭承皇祖考之志,刊印道藏经典,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陕西西安府盩厔县终南山宗圣宫,永充供养,听所在道官、道士看诵赞扬,上为国家祝厘,下与生民祈福,务须祗奉守护,不许纵容闲杂之人私借观玩,轻慢亵渎,致有损坏遗失,违者必究治之。故谕。[8]

这道敕谕收录在明万历三年()刊刻的《终南仙境志》中,此前学术界从未

转载请注明:http://www.frapuluowangsi.com/hsshcs/2081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